【剡溪竹纸三首】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剡溪竹纸三首]剡溪竹纸三首原文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
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
[剡溪竹纸三首]诗词问答
问:剡溪竹纸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剡溪竹纸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
[剡溪竹纸三首]曾几剡溪竹纸三首 书法图
剡溪竹纸三首书法作品
[剡溪竹纸三首]参考注释
[剡溪竹纸三首]会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剡溪竹纸三首]竹箭
(1).即篠。细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清 唐孙华 《读<中州集>周迂斋著诗意犹未尽戏赋十四韵》:“森束牙筹狭,分裁竹箭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只要站在大门口,也总有什么新鲜的物事看: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龙门 ,其流驶如竹箭,駟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竹箭河流循轨稳, 萑苻 兵扫伏隍空。”
[剡溪竹纸三首]东南美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郭璞 注:“竹箭,篠也。”篠,小竹。后因以“东南美”指竹。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遂於鼙鼓间,移植东南美。封以 梁园 土,浇之 浚泉 水。”
[剡溪竹纸三首]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剡溪竹纸三首]黄纸
(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每对,黄纸詔亲承。”
(3).指赦免的文告。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徧中外。”《明史·余珊传》:“乃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徵,额外之歛,下及鸡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皇爷确实免过两省受灾州县钱粮,不过他们的本上说‘黄纸虽免,白纸犹催’。看起来小民未蒙实惠。”
[剡溪竹纸三首]叠层
岩床状火成岩侵入体,伸入到沉积层中去,并与其构成一种复合层
[剡溪竹纸三首]旧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
旧日并无深交
[剡溪竹纸三首]土毛
本指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桑麻、菜蔬等植物,后亦泛指土产。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畧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杜预 注:“毛,草也。”《后汉书·马融传》:“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北史·高丽传》:“ 高丽 係诚天极,累叶纯诚,地产土毛,无愆王贡。” 宋 曾巩 《进奉熙宁七年南郊银绢状》:“前件物,輒用土毛,敢参庭实。”
[剡溪竹纸三首]用处
用途;作用
毫无用处
[剡溪竹纸三首]剡中
指 剡县 一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诗:“暝投 剡 中宿,明登 天姥 岑。”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剡溪竹纸三首]溪藤
指 剡溪 纸。 浙江 剡溪 所产的藤制纸最为有名。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苏辙 注:“溪藤, 剡溪 纸也。” 宋 陈与义 《次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韵》之一:“牕间光景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宋 陆游 《小园花盛开》诗:“更嗟著句多尘思,惭愧溪藤似截肪。”
宋代,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