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_张耒 | 宋代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原文

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
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
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
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
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
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
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
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诗词问答

问:《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参考注释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蜀都

古代 蜀国 的都城。即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至于 蜀 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晋 左思 《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乐思 蜀 都,人言 嵩 阳好隐居。”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玉立

(1) 姿态美好

玉立的少女

(2) 节操坚定不移

(3) 比喻挺立不屈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三晋

战国 时 赵 、 韩 、 魏 三国的合称。 赵氏 、 韩氏 、 魏氏 原为 晋国 大夫, 战国 初,分 晋 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 山西省 及 河南省 中部、北部, 河北省 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 山西省 别称。《战国策·赵策一》:“三 晋 合而 秦 弱,三 晋 离而 秦 强,此天下之所明也。”《史记·燕召公世家》:“ 孝公 十二年, 韩 、 赵 、 魏 灭 智伯 ,分其地。 三晋 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 三晋 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明 于谦 《暑月将自太行巡汴》诗:“ 三晋 衝寒到, 中州 冒暑回。” 陈去病 《自阳高县抵大同》诗:“云軿飞处射晴光, 三晋 云山接大荒。”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中夏

中国;华夏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大荒

(1) 边远荒凉的地方

北大荒

(2) 灾情严重的荒年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传声

用传声器传送声音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老相

谓相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大。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扶将

(1) 搀扶,扶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照料,服侍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控弦

(1).拉弓;持弓。《史记·匈奴列传》:“是时 汉 兵与 项羽 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 冒顿 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万。” 唐 崔元翰 《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饮羽连百中,控弦踰六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当 秦 汉 交兵之时,中原有事,俺国强盛,有控弦甲士百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 邦彦 至 金 , 金 人拒不纳。既旬餘,乃命引见,夹道皆控弦露刃之士, 邦彦 大怖,不能措一词而出。”

(2).借指士兵。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部落之民,控弦十万。” 唐 杨凝 《送客往夏州》诗:“夜投孤店愁吹笛,朝望行尘避控弦。” 清 屈大均 《幽州》诗:“控弦三十万,强半是 辽东 。”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万户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耕桑

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韩愈 《和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对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锄犁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桁杨

古代用于套在囚犯脚或颈的一种枷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阁老

唐 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 五代 、 宋 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 明 清 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旧唐书·杨绾传》:“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 赵文肃 先生云:‘我这个嘴, 张子 这个脸,也做了阁老,始信万事有前定。’”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阁老》:“ 苏州 有 阁老坊 ,乃 吴匏庵 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 文渊 掌誥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谏议

(1).官名。谏议大夫。《汉书·王莽传下》:“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諫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 蔡州 纳节旧将死,起居諫议联翩来。”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諫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2).谏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子胥 力於战伐,死於諫议。”

(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如 房玄龄 深识机宜, 马周 长於机变, 魏徵 少学纵横,然 房 长於书檄, 马 长於敷奏, 魏 长於諫议。”

,

  • 【次赠少微兄韵】_楼钥 | 宋代
  • 【次赠少微兄韵】_楼钥 | 宋代 >> 【次赠少微兄韵】_楼钥 | 宋代...

  • 【题黄山温泉】_刘谊 | 宋代
  • 【题黄山温泉】_刘谊 | 宋代 >> 【题黄山温泉】_刘谊 | 宋代...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_释智朋 | 宋代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_释智朋 | 宋代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_释智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