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作者:陈植(中山) 朝代:元代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原文
慈州二判经年别,黄鹤山前见阿咸。
闻筑新堂临水胜,剩栽修竹与云参。
午风窗户清含雪,晴日琴书翠滴岚。
欲拉王猷时共造,幅巾挥麈纵清谈。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诗词问答
问:《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的作者是谁?答:陈植(中山)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陈植(中山)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植(中山)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五十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参考注释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黄鹤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阿咸
三国 魏 阮籍 侄 阮咸 ,有才名,后因称侄为“阿咸”。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用阿咸,当指 子由 诸郎。”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一○四:“阿戎例呼从弟,阿咸例以呼姪,何必拘拘如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老身去家时,十二弟才十三岁,犹未议婚。音问梗塞,近四十年矣。不谓阿咸如此成立!老身为汝父胞妹,汝之姑也。”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晴日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翠滴
指树叶上的水珠。 明 夏锡祚 《自紫蜺涧至旋螺顶》诗:“阴阴冷翠滴,竹色緑人面。”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王猷
(1).亦作“ 王犹 ”。犹王道。《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 徐方 既来。” 朱熹 集传:“犹,道。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也。”《文选·束晳<补亡诗>》:“ 周 风既洽,王猷允泰。” 吕延济 注:“言 周 室风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中兴景命,再造王猷。”参见“ 王道 ”。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东观汉记·鲍永传》:“ 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 * 词话》第十九回:“ 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挥麈
挥动麈尾
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奉题丁氏竹堂并寄廷玉向仰之意]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
元代,陈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