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代
[声声慢]声声慢原文
光阴迅速,暑往寒来,俄然又报新年。
物换形移,都被暗里催残。
谁省人人越旧,改青春、皓发苍颜。
误虚过了,似落花飞絮,逝水无边。
若也回光返照,运灵枢一撞,击碎双关。
耀海玄珠,煌焰接昆山。
宝性因明贯体,换凡躯、养就仙丹。
玉辰显,向中天游奕,物外け然。
[声声慢]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问:声声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声声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善渊的名句有哪些?答:侯善渊
[声声慢]侯善渊声声慢 书法图
声声慢书法作品
[声声慢]参考注释
[声声慢]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声声慢]迅速
快速
迅速的援助
[声声慢]暑往寒来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声声慢]俄然
忽然
俄然消失
[声声慢]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声声慢]暗里
(1) 暗中
(2) 在心里
[声声慢]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声声慢]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声声慢]皓发
白发。谓年老。《后汉书·刘宠传》:“ 山阴县 有五、六老叟,尨眉皓髮,自 若邪山 谷间出,人齎百钱以送 宠 。”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贾大夫 沮志於 长沙 , 冯都尉 皓髮於郎署。” 唐 皎然 《览史》诗:“ 黄 綺 皆皓髮, 秦 时隐 商山 。”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声声慢]苍颜
(1).苍老的容颜。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苍颜白髮,頽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清 孙枝蔚 《病》诗:“已识苍颜瘦,何劳明镜窥。”
(2).苍翠之色。 宋 曾巩 《冬望》诗:“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迴。” 清 孙枝蔚 《水叹》诗之二:“古人心如雨中山,久雨益復识苍颜。”
[声声慢]虚过
白白地度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三:“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宋 黄庭坚 《望远行》词:“自见来,虚过却、好时好日。”
[声声慢]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声声慢]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声声慢]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声声慢]回光返照
见“ 回光反照 ”。
亦作“ 迴光反照 ”。1.太阳刚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红楼梦》第九八回:“此时 李紈 见 黛玉 略缓,明知是迴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的耐头。”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她伸手到 七公公 的头上去,探了一探,微微地还有一点儿热意。该不是回光返照吧?”
(2).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一日之间, 武昌 各革命机关全被破获,被捕男女达数十人,皆披枷带锁,拘押候审,这是 清 朝专制淫威的回光反照,其消灭当在指顾间。”
(3).佛教指反省内心。《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山义能禅师》:“迴光返照,看身心是何物。”
[声声慢]灵枢
(1).对中央枢要的美称。 南朝 梁 王揖 《在齐答弟寂》诗之一:“氛氲代记,菴蔼宗图,凝禎道祕,动庆灵枢。”
(2).犹神机。灵巧机变的谋略。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灵枢密运,闢仁路而长鸣;慧刃高挥,斩邪关而洞照。”
(3).指有谋略的军将。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看辕门外布阵的灵枢,笑垓心裡搦战的方术,看时节都是碌碌军前一走卒。”
(4).指天枢。北斗第一星。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大吕飞灰,爰属星迴之序;灵枢绕电,实当圣诞之期。”
(5).古代论述针灸的医书。与《素问》合称《内经》,旧传为 黄帝 所作,实为 唐 王冰 所伪托。 清 钱谦益 《<昨非庵日纂三集>序》:“‘六经’、《语》、《孟》之书,犹医经之《灵枢》、《本草》也。”
(6).泛指医书、医方。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进 卢氏 而命诊兮,剂既和而增剧。援灵枢以示余兮,指肌腠之所络。” 清 魏源 《廖含虚先生墓志铭》:“先生不由师傅,自灵枢、遁甲、形家言,放而至於丹青、琴、弈、诗、古文词,靡不通。”
[声声慢]双关
(1) 汉语修辞格之一。字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含着另一个意思
双关语
一语双关
(2) 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
[声声慢]玄珠
(1).黑色明珠。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游昆山怀旧伤今》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北齐书·文苑传序》:“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黄庭坚 《和苏子瞻》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刘基 《题画蒲萄卷子》:“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声声慢]昆山
亦作“崐山”。1.山名。 昆仑山 的简称。《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 崑山 之玉, 江 汉 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璣。”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北。《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髣髴 谷水 阳,婉孌 崐山 阴。” 李善 注引《吴地记》:“ 海盐县 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 陆逊 、 陆凯 居此。谷东二十里有 崐山 ,父祖葬焉。”
(3).县名。今属 江苏省 。因境内有 昆山 而得名。
(4).指昆腔。 明 王骥德 《曲律·论腔调》:“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崑山’。‘崑山’之派,以 太仓 魏良辅 为祖。”参见“ 崑腔 ”。
昆仑山 的省称。《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 昆山 之玉,有 随 和 之宝。”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美玉珊瑚出於 昆山 ,珠璣犀象出於 桂林 。”
[声声慢]宝性
(1).保全天性。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遗世坐忘,以宝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2).佛教语。即如来藏。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谓宝性。佛经《究竟一乘宝性论》(省称《宝性论》)之名本此。《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宝性功德草,柔輭左右旋。”
[声声慢]因明
亦称“因明论”。古代 印度 五明之一。音译为醯都费陀,意译为因明。“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义为学术。因明即关于逻辑推理的学说,随佛教传入 中国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昔佛世尊善权导物,以慈悲心,説因明论,综括妙理,深究微言。 如来 寂灭,大义泯絶。今者, 陈那菩萨 福智悠远,深达圣旨,因明之论重弘兹日。”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久远超出因明,内外五明,神明第一。” 章炳麟 《无神论》:“然则神造万物,亦必被造于他,他又被造于他,此因明所谓‘犯无穷过’者。”
[声声慢]凡躯
凡人的躯体,躯壳。 金 侯善渊 《沁园春》词:“悮参鸞驾凤,霓环珮响,天真謫降,久匿凡躯。” 金 王吉昌 《江梅引·神邪归正》词:“蜕凡躯。入虚无。恢廓圆明,性月一轮孤。” 金 长筌子 《二郎神》词:“待行满丹成归去日,把四假凡躯脱下。”
[声声慢]养就
培植成功。 宋 陆游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词:“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声声慢]仙丹
神话传说或童话中的灵丹妙药,有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之力
[声声慢]向中
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之二:“在今日实为极盛之时,向中之日,而二三叛卒为梗,庙堂专閫竟无石画,是则深可愧者。”参见“ 向午 ”。
[声声慢]游奕
(1).游弋,巡逻。《南史·樊猛传》:“时 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於 白下 游奕,以御 隋 六合 兵。” 前蜀 韦庄 《秦妇吟》:“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朔日, 三茅阁 防守之兵尽行撤去,只令其游奕 洋涇 一带。”
(2).徘徊;往来游动。 清 林则徐 《奏粤省鸦片情形片》:“虽夷情叵测,难保不游奕往来,而其闻知諭旨森严,心怀畏惧,亦已明甚矣。”《花月痕》第四四回:“有拥兵自重而游奕以避贼锋;糜餉自娱而高居以养贼势者。”
[声声慢]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侯善渊,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