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蒲泰亨四首】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和蒲泰亨四首]和蒲泰亨四首原文
东坡海上无消息,想见惊帆出浪花。
三十年来世三变,几人能不变鹑蛙。
[和蒲泰亨四首]诗词问答
问:和蒲泰亨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和蒲泰亨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和蒲泰亨四首]黄庭坚和蒲泰亨四首 书法图
和蒲泰亨四首书法作品
[和蒲泰亨四首]参考注释
[和蒲泰亨四首]东坡
(1).东边坡地。 唐 苏颋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和蒲泰亨四首]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和蒲泰亨四首]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和蒲泰亨四首]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和蒲泰亨四首]惊帆
骏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杂记》:“惊帆。 曹真 有駃马,名为惊帆,言其驰骤如烈风之举帆疾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马曰惊帆、飞黄、肃爽。” 清 郑澍若 《虞初续志·吴陈琰<瞽女琵琶记>》:“女子笑曰:‘且休!今夜令若获金一斤足矣。’遂别。望女子行若惊帆急足,不得已归。夜中果获金一斤。”
[和蒲泰亨四首]浪花
(1)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随意乱花
[和蒲泰亨四首]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和蒲泰亨四首]来世
(1) 来生
(2) 死后的存在状态
佛教有来世的说法
[和蒲泰亨四首]三变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 周公 三变:于 文王 时能子,于 成王 幼时能武,于 成王 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 汉 魏 为一变, 晋 宋 至 唐 初为一变,盛 唐 以后又一变。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 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 唐 初 王勃 、 杨炯 为一变, 玄宗 时 张说 、 苏颋 为一变, 大历 、 贞元 间 韩愈 、 柳宗元 等倡导古文运动,逐步确立以散文为主的 唐 代古文,为一变。
(6).三种变化。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淮南子·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孤乡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诱 注:“三变,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
(7).三种变化。指不肖子之三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与夫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籤轴,蠹落帙帷;网好学之名,欺盲聋之俗,非三变之败,无一展之期。”
[和蒲泰亨四首]不变
(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