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晚眺赠王道士】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原文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诗词问答
问: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的作者是谁?答:王勃
问: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山居晚眺赠王道士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勃
全唐诗:卷56_16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参考注释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金坛
(1).道教供奉神仙的坛。 南朝 梁 范云 《答句曲陶先生》诗:“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与此乎!”
(2).拜将的坛。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坛之下。” 唐玄宗 《钱王晙巡边》诗:“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苏省 金坛县 。《云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曰 金坛 华阳 之洞天。”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疏俗
僻远地区的风俗。《汉书·扬雄传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党絶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手,请献厥珍。” 颜师古 注:“疏亦远也。”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玉洞
(1).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 南朝 梁 虞羲 《见江边竹》诗:“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 唐 卢纶 《寻贾尊师》诗:“玉洞 秦 时客,焚香映緑萝。”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人间无路水茫茫,玉洞桃花空自香。”
(2).洞房的美称。《群音类选·草庐记·玄德合卺》:“玉洞春浓,正猊炉香爇,玉盏高溶。今夕何夕,喜王孙着意乘龙。”
(3).道教语。指鼻孔。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鼻中气阳时在左,阴时在右,亥子之交,两鼻俱通。丹家谓玉洞双开是也。”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斜照
(1) 光线斜着照射
(2) 斜阳;夕阳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山影
(1).山的倒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泽兰 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緑。” 唐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元 虞集 《秋水观》诗:“湖深山影碧,天净月光空。”
(2).远山的轮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一到 临平 ,向北窗看到了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才仿佛是叫人预备着到 杭州 去看山水似地,心里会突然的起一种变动。”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回沙
迂回的沙滩。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月三日率尔成诗》:“迴沙溜碧水,曲岫散桃夭。”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籀文
古代大篆字的字体。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琴尊
见"琴樽"。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南朝 齐 谢朓 《和宋记室省中》:“无叹阻琴樽,相从 伊水 侧。”
唐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诗:“默语谁相识,琴罇寄此窗。”
元 张仲深 《晚字韵》:“道路终坦夷,琴尊当往返,欢迎在今日,论交未为晚。”
楼辛壶 《咏山川雨露图书室》:“室静琴樽古,窗明木叶疏。”
唐代,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