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四月十二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四月十二日)]夜雨(四月十二日)原文
夜半云浓雷畅鸣,驱炎催澍间盆倾。
摐摐真继三春泽,渥渥徐教到晓晴。
沃颖扬花麦将穗,吐芽成干黍滋耕。
两愁消得一愁解,捷报庶看即日呈。
[夜雨(四月十二日)]诗词问答
问:夜雨(四月十二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四月十二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夜雨(四月十二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夜雨(四月十二日)]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二
2. 四月十二日
[夜雨(四月十二日)]参考注释
[夜雨(四月十二日)]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夜雨(四月十二日)]摐摐
(1).纷错貌。 唐 陆龟蒙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蘚矼。”
(2).高耸貌。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3).象声词。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六:“弦索摐摐隔綵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宋 苏轼 《满庭芳》词:“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夜雨(四月十二日)]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夜雨(四月十二日)]扬花
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开花时,花药裂开,花粉飞散
[夜雨(四月十二日)]吐芽
发芽。 唐 温庭筠 《懊恼曲》:“ 庐江 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二:“晴垂芳态吐芽新,雨摆轻条溼面春。”
[夜雨(四月十二日)]消得
亦作“ 消的 ”。1.需要;须得。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翫月》词:“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水浒传》第七二回:“你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 赵朴初 《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谓 中郎 有遗书,有儿女能诵记,只消得寄个纸笔。”
(2).值得;配得。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 * 。所以 东坡先生 在 资善堂 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不作则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这副酸心热泪。”
(3).禁得起。 宋 杨炎正 《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词:“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赵长卿 《念奴娇·席上即事》词:“ 高唐 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极。”
[夜雨(四月十二日)]捷报
胜利的消息
喜传捷报
[夜雨(四月十二日)]即日
(1) 当天;当日
即日因留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本规定自即日起实施
(2) 近几天之内
本片即日放映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