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作者:李含章 朝代:宋代
[河北行]河北行原文
为儒还解著征衣,远戍沙连白草齐。
雁阵不冲羌笛怨,狼烟微认塞云底。
荞花露湿堆空堑,蓼水泓澄截古堤。
渐近界何分内外,野禽嘐戛路东西。
[河北行]诗词问答
问:河北行的作者是谁?答:李含章
问:河北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含章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含章
[河北行]参考注释
[河北行]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宋 刘儗 《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 清 孙枝蔚 《出门》诗:“冻树鷄鸣早,征衣烛灭迟。”
(2).出征将士之衣。 唐 赵嘏 《送李裴评事》诗:“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髮,报秋榆叶落征衣。” 宋 司马光 《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清 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诗:“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3).泛指军服。 续范亭 《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河北行]远戍
(1).谓戍守边疆。 汉 蔡邕 《述行赋》:“勤诸侯之远戍兮,侈 申子 之美城。”《后汉书·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於转运,资财竭於徵发。”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企羡》:“尔乡 刘司马 远戍西鄙,今安否?”
(2).边境的军营、城堡。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七:“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明 冯梦龙 《精忠旗·狱中哭啼》:“试看那远戍埋云,惨惨昏昏。”
[河北行]白草
指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河北行]雁阵
群雁飞行时排列整齐的行列队形
只缘花底莺鸣巧,致令天边雁阵分。——《歧路灯》
[河北行]羌笛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河北行]狼烟
烽火。相传中国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起的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薛逢《狼烟》
[河北行]花露
金银花、荷叶等蒸馏制得的汽水,可入药
[河北行]泓澄
见“ 泓澄 ”。
亦作“ 泓澂 ”。1.水深而清。 晋 左思 《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沅瀁。” 南朝 梁简文帝 《玩汉水》诗:“杂色 崑崙 水,泓澄 龙首渠 。”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 江西 龙兴 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緑水泓澂,名曰 洗马池 。”
(2).指清澈的水。 宋 王禹偁 《与方演寺丞觅盆池》诗:“涵星冰月无池沼,请致泓澄数斛盆。”
[河北行]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河北行]野禽
(1).指野生的鸟。 汉 路乔如 《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清 陈炳 《寻马山人不遇》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2).泛指野生的鸟兽。《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彖飞 诗渐倾於政事,盖知革命将兴,不期而感,犹野禽之识地震也。”
[河北行]嘐戛
亦作“ 嘐嘎 ”。鸟鸣声。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山猨悲啸谷泉响,野鸟嘐戛巖花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飞鸟嘐嘎。”
[河北行]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宋代,李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