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原文
扁舟畏朝热,望夜倚桅樯。
日共火云退,风兼水气凉。
未秋轻病骨,微曙浣愁肠。
坚我江湖意,滔滔兴不忘。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诗词问答
问: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王安石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 书法图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书法作品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参考注释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望夜
农历十五日之夜。《隋书·柳彧传》:“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新唐书·陈玄礼传》:“正月望夜,帝将出游。”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桅樯
桅杆。也借指船只。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桅檣逈不进,沓浪高难拒。” 冰心 《往事二》五:“我走到阑旁,放倒一个救生圈,抱膝坐在上面,遥对着高竖的烟囱与桅樯。”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火云
红云。多指炎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冻雨洗梅树之中,火云烧桂林之上。”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火云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鳌 注:“火云,朝霞也。” 明 刘基 《过闽关》诗之九:“岭上高秋生火云,狂雷送雨忽纷纷。” 郭沫若 《骆驼》诗:“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水气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意林》卷五引 汉 任奕 《任子》:“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病骨
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唐 李贺 《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宋 苏轼 《浴日亭》诗:“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宋 陆游 《晚归》诗:“病骨羸将折,昏眸困欲眠。” 明 于谦 《登楼书兴》诗:“暮景侵寻欺病骨,秋霜容易上华巔。”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愁肠
愁苦的心情;郁结愁闷的心绪
愁肠百结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宋代,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