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原文
两浙昨逢灾,米价顿踊贵。
赈恤纵多方,补救仅稍济。
夏收今年佳,额手幸天赐。
秋初闻望霖,切切愁不置。
旋即报沾足,其苏方快意。
漕粟仍截留,采籴无所事。
以此争流通,市售转平易。
民获豆釜资,商收奇赢利。
乃知大造力,好生诚普惠。
追思去岁歉,愚民法轻试。
叫呶岂乐为,亦为饔飧计。
姑息虑易逞,教化惭未逮。
何如庆逢年,民生自畅遂。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七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两浙
亦作“ 两淛 ”。 浙东 和 浙西 的合称。(1) 唐 肃宗 时析 江南东道 为 浙江东路 和 浙江西路 , 钱塘江 以南简称 浙东 、以北简称 浙西 。 宋 代有 两浙路 。地辖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及 浙江省 全境。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 两浙 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三年十一月﹞己亥,禁 两浙 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 两浙 钱王 子, 吴 越 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至正 末年, 张士诚 气概弄得大了,自 江 南 江 北、 三吴 、 两淛 直拓至 两广 益州 ,尽归掌握。”(2)今 浙江省 以 富春江 等为界分为 浙东 、 浙西 。 两浙 指 浙江省 。 郁达夫 《两浙漫游后记》:“统观 两浙 的山,当以自 黄山 西来的 昱岭山脉 莫干山脉 天目山脉 为主峰。”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踊贵
亦作“踊贵”。1.谓物价上涨。《后汉书·曹褒传》:“时春夏大旱,粮穀踊贵。”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郑畯妻》:“买巨杉数千枚,如 维扬 。时方营行在官府,木价踊贵,获息十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所以马价踊贵焉。” 清 吴世涵 《公米》诗:“邻里遭凶年,市米日踊贵。”
(2).谓受刖刑的人所穿的特制鞋子价钱上涨。《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屨贱踊贵。” 杜预 注:“踊,刖足者屨。”《韩非子·难二》:“ 景公 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 景公 繁於刑, 晏子 对曰:‘踊贵而屨贱。’” 王先慎 集解:“踊即踊之俗字。”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赈恤
赈济抚恤
振恤遗孤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多方
(1)
(2) 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
(3) 多方面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多方引导
多方抢救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补救
对不利情况弥补挽救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夏收
(1)
(2) 夏日收获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额手
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天赐
(1).上天赐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过 卫 ……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
(2).天子的赏赐。 唐 崔枢 《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宋 梅尧臣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闻望
声望;名望。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 明 李东阳 《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有平寇功,行业闻望为一时所重。” 冯自由 《光复会与同盟会》:“会长 蔡元培 闻望素隆,而短於策略。”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切切
(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忧伤貌
心切切而内圮
(3) 深切
切切为恨
(4) 恳挚
待我心切切
(5) 务必;必须——多用于书信
切切不可忘记
(6) 用在布告、条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诫
切切此布
(7) 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不置
(1).不安放。《史记·周勃世家》:“上居禁中,召 亚夫 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 亚夫 心不平。”
(2).不舍;不止。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新唐书·狄仁杰传》:“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詰,众争辨对, 仁杰 诵书不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侍郎一一奏知, 孝宗 称嘆不置。” 沙汀 《淘金记》第九章:“大家都在羡慕不置的时候, 么长子 站起来了。”
(3).犹不德。谓不自以为有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 汪照 注补:“置,当读如德。”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旋即
马上;立刻
刚才太阳还照着,旋即下起雨来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沾足
谓雨水充足。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一:“ 同州 民谓沾足为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灾》:“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苏方
即苏枋。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苏方》诗:“苏方之赤,在胡之舶,其利乃博。”参见“ 苏枋 ”。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快意
心情舒畅;称心如意
微风吹来,感到十分快意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漕粟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管子·轻重戊》:“ 齐 即令 隰朋 漕粟於 赵 , 赵 糴十五。”《史记·河渠书》:“异时 关东 漕粟从 渭水 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餘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漕粟不始于萧何》:“《史记》:‘ 秦 攻 匈奴 ,飞芻挽粟起于 黄腄 、 瑯琊 ,转输 河 北,率三十鐘而致一石。’是漕粟不始于 萧何 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截留
扣留;办理过程中留下
截留货款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习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他诸餘可爱,所事儿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他买下了众街坊,所事儿依随,官吏每更不问一个谁是谁非,谁信谁欺。”《雍熙乐府·斗鹌鹑·香闺理发》:“花月貌人间第一,所是儿风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女儿所事熟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2).指某一件事,这件事。《水浒传》第 * 回:“﹝ 关胜 ﹞道:‘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浒传》第七三回:“太公接见,问道:‘好汉,所事如何?’” 清 秋瑾 《丑奴儿》词:“沉沉所事挂胸怀,划遍炉灰,倚遍廊迴:盼煞音书雁不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黄花冈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附《温生才击孚琦》:“ * 前之二年,海内外党员纷集 香港 、 广州 ,分头努力所事。”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流通
(1)
(2) 货币或其他交换手段在整个团体或社会内从人到人的传递
收回流通中的金币
(3) 供图书馆外使用的书籍或其他图书资料的出借
(4) 从人到人或地区到地区之间的传递
(5) 循环流动
空气流通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平易
(1) 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2) 浅近易懂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奇赢
指商人所获的赢利。《汉书·食货志上》:“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颜师古 注:“奇赢,谓有餘财而畜聚奇异之物也。一説,奇谓残餘物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大造
(1).大功劳;大恩德。《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恐惧,绥静诸侯, 秦 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则幕府无德於 兗 土之民,而有大造於 操 也。”《三国志平话》卷上:“专令 张飞 持书远见,倘蒙大造,特为解围。非特 刘备 蒙恩,抑且生灵受惠。”
(2).指天地,大自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业盛曩代,惠侔大造,泽及四海,功格八表。” 唐 刘长卿 《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大造功何薄,长牟气尚冤。” 明 李东阳 《殿试读卷东阁次都宪屠公韵》:“文章妙极寰区选,陶冶同归大造仁。” 清 黄景仁 《大造》诗:“大造视羣生,各如抱中儿。”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好生
(1) 多么
这个人好生奇怪
(2) 很,极
好生面熟
(3) 〈方〉∶好好儿地,小心地
好生拿着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追思
回想;回忆
追思往昔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去岁
去年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愚民
(1) 愚昧无知之民
(2) 使人民变得愚昧无知
* 策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叫呶
喧哗叫闹。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清 赵翼 《稚存招同里中老人宴会》诗:“兴来拇阵轰,叫呶角胜败。”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昔岁投荒徼,芳莚恣叫呶。”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岂乐
犹喜乐。《诗·小雅·鱼藻》:“王在在 镐 ,岂乐饮酒。” 郑玄 笺:“岂,亦乐也。” 陆德明 释文:“岂,本亦作愷,同。苦在反。乐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饔飧
亦作“ 饔飱 ”。1.做饭。《孟子·縢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赵岐 注:“饔飧,熟食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主一家之事的,三綹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飱井臼。”
(2).早饭和晚饭;饭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閒钱去养马骡。”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孟昉 ﹞尝蠲田穀数千石,具饔飱以活狱囚。” 清 孙枝蔚 《追挽徐镜如》诗:“秋风吹黄叶,萧萧下柴门。中有机杼声,恃此备饔飱。”
(3).指馈食及宴饮之礼。《孟子·告子下》:“夫 貉 ,五穀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 朱熹 集注:“饔飧,以饮食馈客之礼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姑息
(1) 苟且求安,无原则地宽恕别人
姑息养奸
(2) 迁就,纵容,不加限制,出于照顾或好心肠而迁就或容忍
不姑息儿子
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教化
(1) 使能从事,习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给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未逮
不及;没有达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早达》:“ 鈗 以紈袴起家,被遇三朝,富贵安乐,优游林下,则二公所未逮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分付 张氏 道:‘二十载恩情,今长别矣……必须教子成名,补我未逮之志。’”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逢年
谓遇到丰年。《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民生
民众的生计
国计民生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畅遂
畅茂顺遂。谓顺利而茁壮地生长。 唐 无名氏 《律吕相召赋》:“天理不姦,物情和愜,草木以之而畅遂,乾坤於焉而交接。” 清 戴名世 《书<咏兰诗>后》:“﹝兰﹞往往有虫嚙之……而众草蒙翳条达畅遂无有害之者。”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