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颂古五首】_释原妙 | 宋代

【颂古五首】作者:释原妙 朝代:宋代

[颂古五首]颂古五首原文

出的高原浪拍天,四维上下绝尘烟。
分明好个真消息,未必时人到那边。

[颂古五首]诗词问答

问:颂古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原妙
问:颂古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原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原妙

[颂古五首]释原妙颂古五首 书法图

【颂古五首】_释原妙 | 宋代
颂古五首书法作品

[颂古五首]参考注释

[颂古五首]出的

见“ 出地 ”。

[颂古五首]高原

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块平地

黄土高原

[颂古五首]拍天

形容浪涛汹涌冲击,气势浩大。 唐 韩愈 《题临泷寺》诗:“ 潮阳 未到吾能説,海气昏昏水拍天。”

[颂古五首]四维

(1) 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 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维

(4) 即四肢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颂古五首]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颂古五首]尘烟

尘埃烟雾。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 洛城 。”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陆军军乐队的奏乐声、人噪声、拍掌声、喝彩声,人头在尘烟中乱涌,一直要涌到夜半。”

[颂古五首]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颂古五首]好个

亦作“ 好个 ”。表示赞叹的语气,犹言好一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十三郎 仪表堂堂,好箇军将,何须以科第为资!” 宋 洪迈 《夷坚辛志·胡廿四父子》:“好个经纪,汝便杀一隻鷄,讨好酒来,更吃两三盃。”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欲説还休,欲説还休,却道‘天凉好箇秋!’”《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修书速报凤楼人,这回好个风流壻!”

[颂古五首]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颂古五首]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颂古五首]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颂古五首]那边

1. 在那里;(不在说话人这里而在别处)。如:站到那边去,等我叫你。

,

【颂古五首】_释原妙 | 宋代
  • 【使辽作十四首·其十一】_刘跂 | 宋代
  • 【使辽作十四首·其十一】_刘跂 | 宋代 >> 【使辽作十四首·其十一】_刘跂 | 宋代...

    【颂古五首】_释原妙 | 宋代
  • 【舟喻】_姜特立 | 宋代
  • 【舟喻】_姜特立 | 宋代 >> 【舟喻】_姜特立 | 宋代...

    【颂古五首】_释原妙 | 宋代
  • 【王戎不取道旁李】_佚名 | 宋代
  • 【王戎不取道旁李】_佚名 | 宋代 >> 【王戎不取道旁李】_佚名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