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补亡】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龙山补亡]龙山补亡原文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甯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龙山补亡]诗词问答
问:龙山补亡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龙山补亡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
[龙山补亡]参考注释
[龙山补亡]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龙山补亡]晦明
(1) 黑夜和白昼
(2) 昏暗和晴朗
(3) 阴晴
[龙山补亡]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龙山补亡]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龙山补亡]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龙山补亡]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龙山补亡]天全
(1).谓保全天性。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之一:“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2).谓天然浑成,无斧凿雕饰之迹。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集中,次韵者几三分之一,虽穷极伎巧,倾动一时,而害於天全多矣。” 明 高启 《太湖石》诗:“又嗟此石何献巧,自召凿取亏天全。”
[龙山补亡]颠沛
受磨难、挫折;贫困
颠沛,偃仆也。——《论语·里仁》
岂其颠沛平城之围。——《后汉书·臧宫传》
[龙山补亡]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龙山补亡]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龙山补亡]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龙山补亡]暂寓
犹暂来。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宋 陆游 《初夏杂兴》诗之三:“咄咄无穷事,腾腾暂寓身。”
[龙山补亡]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龙山补亡]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龙山补亡]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龙山补亡]佩服
(1) 钦佩;信服
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2) 穿带;佩挂
[龙山补亡]宝璐
美玉
被明兮佩宝璐。——《楚辞·屈原·涉江》
[龙山补亡]歌诗
(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3).泛指诗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 宋 范仲淹 《即席呈太傅相公》诗:“ 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龙山补亡]相鼠
《诗·鄘风》篇名。《诗》序谓:“《相鼠》,刺无礼也。”古人常赋之以刺无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叔孙 与 庆封 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 宋 苏轼 《补龙州文》之一:“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龙山补亡]童羖
无角的公羊。喻决无的事物。《诗·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毛 传:“羖羊不童也。” 陈奂 传疏:“今醉之言不中礼法,或有从而谓之,彼醉者推其类,必使羖羊物变而无角,谓出此童羖,以止饮酒。” 唐 元稹 《晚宴湘亭》诗:“甘心出童羖,须一尽时荒。” 宋 苏轼 《补龙山文》:“歌《诗》寧择,请歌《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