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郡楼书事】作者:刘兼 朝代:唐代
[登郡楼书事]登郡楼书事原文
偶奉纶书莅旭川,郡楼嘉致尽依然。
松奇支鸟道云藏寺,月满渔舟水浸天。
望帝古祠花簇簇,锦城归路草芊芊。
有时倚槛垂双袂,故国风光似眼前。
[登郡楼书事]诗词问答
问:登郡楼书事的作者是谁?答:刘兼
问:登郡楼书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登郡楼书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兼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兼
[登郡楼书事]刘兼登郡楼书事 书法图
登郡楼书事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766-67
[登郡楼书事]参考注释
[登郡楼书事]纶书
即诏书。 唐 苏颋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诗:“闻道降纶书,为邦建綵旟。”
[登郡楼书事]嘉致
优美的景致。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 武陵 嘉致跡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太平广记》卷四九九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路群卢弘正》:“ 路 方于南垣茅亭肆目山雪,鹿巾鹤氅,搆火命觴,以赏嘉致。” 宋 欧阳修 《与程文简公》之五:“比者当驰问,示諭 柳湖 嘉致,诚愿有所述,以姓名附见为荣。”
[登郡楼书事]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登郡楼书事]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越的路,比喻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
[登郡楼书事]月满
(1).月圆。《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后汉书·丁鸿传》:“閒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 李贤 注:“月满先节谓未及望而满也。”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秋月》:“云披玉绳浄,月满镜轮圆。” 元 杨维桢 《璚花珠月二名姬》诗:“月满十分珠有价,花开第一玉无瑕。”
(2).比喻幸福团聚。 宋 陆游 《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
(3).足月。指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月份已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先时有 张嫗 者,尝往 周 家佣赁,野合有身,月满当孕,便遣出外,驻车屋下,产得儿。” 宋 欧阳修 《奏内降补僧官又三事》:“盖自 虫儿 言有娠,太后遣宫人善护之,日给緡钱二千以市可食物,如此,至其月满无娠,始加穷詰耳。”
(4).泛指满限定的月数。《礼记·服问》“而反三年之葛” 唐 孔颖达 疏:“而反三年之葛者,此著麻月满还反服三年之葛也。”
[登郡楼书事]渔舟
渔船
[登郡楼书事]望帝
相传 战国 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 蜀 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復生,起见 蜀 望帝 。”《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 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 望帝 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登郡楼书事]花簇簇
花哨,艳丽多彩的样子。《水浒传》第四四回:“ 石秀 看时,但见:黑鬒鬒鬢儿……花簇簇鞋儿,肉妳妳胸儿,白生生腿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见造成了几间,粧饰起来,弄得花簇簇的,方才欢喜,住下了。”《红楼梦》第十三回:“只这四十九日, 寧国府 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登郡楼书事]锦城
见“ 锦官城 ”。
[登郡楼书事]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登郡楼书事]芊芊
(1) 草木茂盛的样子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2) 亦作[阡阡]、[仟仟]
(3) 碧绿色
仰视山巅,肃何芊芊。——《文选·宋玉·高唐赋》
[登郡楼书事]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登郡楼书事]倚槛
犹倚栏。《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这女儿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槛凝神,或临街献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登郡楼书事]国风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登郡楼书事]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刘兼,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