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原文
御园宜夏日,亟图趁爽还。
液岸度肩舆,过置咫尺间。
著句题其壁,亦如亲历旃。
试看昔亲历,所题奚殊焉。
瀛台信瀛台,木石皆神仙。
笑似掔腕人,可望不可攀。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诗词问答
问: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五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参考注释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御园
即御苑。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后许至芙蓉园》诗:“春风上苑开桃李,詔许看花入御园。”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富景园》:“ 武林 城东曰 东园 者, 宋 御园也。”参见“ 御苑 ”。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肩舆
代步工具,由人抬着走
导使睿乘肩舆,具威仪。——《资治通鉴》。胡注:[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亲历
亲身经历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瀛台
(1).即 瀛洲 。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参见“ 瀛洲 ”。
(2).台名。在 北京 清 故宫 西苑 太液池 (即今 中南海 )中,也名 南台 , 趯台 。三面临水,中有 勤政 涵光 香扆 三殿, 康熙 乾隆 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戊戌变法后, 光绪帝 被 慈禧太后 幽禁于此。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木石
(1).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唐 杜甫 《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明 魏学洢 《核舟记》:“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 贾赦 住的乃是 荣府 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3).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
(4).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 韩悵 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为 悵 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5).指山水画。 宋 陆游 《游昭牛图》诗:“ 游昭 木石师 李唐 ,画牛乃自其所长。”
(6).指宫室等建筑工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徐充容 ﹞諫曰:‘ 玉华 ( 太宗 所造 玉华宫 )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 中都 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
(7).枳椇子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可望
(1) 有希望;可以盼望
(2) 能够望见
[望瀛台未至寄题其壁]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