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赞子襄】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送王赞子襄]送王赞子襄原文
倦能听雨眠窗底,忽起看山到水边。
遂性不如冲露鸟,流行何况下江船。
不臻屈子南征地,宁识秦人避世仙。
邂逅相逢又相别,一杯重把定何年。
[送王赞子襄]诗词问答
问:送王赞子襄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送王赞子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
[送王赞子襄]参考注释
[送王赞子襄]遂性
(1).顺应本性。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 宋 沉遘 《谢赐历日表》:“凡四海之广,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
(2).顺适性情。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 唐 王毂 《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送王赞子襄]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送王赞子襄]流行
广泛传播;盛行
传染病流行时常有护士奇缺的情况
[送王赞子襄]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送王赞子襄]下江
长江下游地区
[送王赞子襄]不臻
(1).不至;不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角肉之兽,狙獷而不臻。” 晋 左思 《吴都赋》:“毕天下之异,讫无索而不臻。”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2).不到,不周全。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那 任二公 的女儿性子好生利害,倘或礼物有些不臻,打将起来,我在后面好溜。”
[送王赞子襄]屈子
指 屈原 。 唐 戴叔伦 《过三闾庙》诗:“ 沅 湘 流不尽, 屈子 怨何深。” 明 刘基 《梅颂序》:“乃效 屈子 颂橘之体而作颂。” 郭沫若 《再出夔门游西陵峡》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送王赞子襄]南征
(1).南行。《易·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辞·离骚》:“济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华 而陈词。” 王逸 注:“征,行也。”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清 宋琬 《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诗:“风尘冉冉南征客,暂繫扁舟到讲堂。”
(2).征伐南方。《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 穆 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 清 宋琬 《寄杨犹龙方伯》诗之二:“南征诸将繫戈船, 司马 文章《喻蜀》传。”
[送王赞子襄]秦人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送王赞子襄]避世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送王赞子襄]邂逅相逢
见“ 邂逅相遇 ”。
[送王赞子襄]相别
谓彼此分别。 宋 苏轼 《和子由宿逍遥堂》序:“﹝余﹞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庞老人 ﹞请众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别。”
闹别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转日迴天,那时须有个决裂。” 钱南扬 校注:“别,即闹别扭之意。”
[送王赞子襄]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送王赞子襄]把定
(1).控制住,把握住。《朱子语类》卷五二:“ 告子 不动心,是硬把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把定了手,才画得一个十字。”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我款款地行,我从容地走,把定前程,我一人敢承当。”
(2).结亲前下定礼,送信物。亦指定礼,信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须把定,这七絃琴便是大媒人。”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贤女许箇‘肯’字,接了公子把定,再与你父母议亲。”
宋代,赵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