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林下二首·其二】_乾隆 | 清代

【林下二首·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林下二首·其二]林下二首·其二原文

风光嬗代迅如斯,平易理原非异奇。

屈指六年容易过,可称林下客于兹。

[林下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林下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林下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林下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林下二首·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林下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林下二首·其二]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林下二首·其二]嬗代

更替。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三:“故谓民党必能以武力嬗代政府与否,非吾所敢言;若政府终不能以武力压服人民,则吾所敢言也。” 李大钊 《青春》:“华者,文明开敷之谓也,华与实相为轮迴,即开敷与废落相为嬗代。”

[林下二首·其二]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林下二首·其二]平易

(1) 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2) 浅近易懂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林下二首·其二]异奇

特别。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林下二首·其二]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林下二首·其二]容易

(1) 可能性大

容易上当

(2) 不费什么力或没什么困难

不是这么容易能下来的

(3) 轻松自在地;流畅地

现在糊墙纸很容易撕下来

[林下二首·其二]下客

北魏 对降将的最低恩遇。亦指下等的宾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序》:“下客悽惶,暂停归轡;高人赏玩,岂輟斯文。” 宋 梅尧臣 《雍丘逢钱寺丞载阳》诗:“殷勤 魏 公子,落莫 吴 王孙。下客独垂泪,伤心思旧恩。”

谓折节下士。《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若夫 齐武王 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 王先谦 集解引 陈景云 曰:“下客,谓折节下士也。”

[林下二首·其二]于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

  • 【望万松寺未至】_乾隆 | 清代
  • 【望万松寺未至】_乾隆 | 清代 >> 【望万松寺未至】_乾隆 | 清代...

  •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七·万杉寺】_乾隆 | 清代
  •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七·万杉寺】_乾隆 | 清代 >>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七·万杉寺】_乾隆 | 清代...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其十七】_乾隆 | 清代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其十七】_乾隆 | 清代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其十七】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