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作者:释师体 朝代:宋代
[偈四首]偈四首原文
道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
一生二,祖父开田说大义。
二生三,梁间紫燕语呢喃。
三生万物,男儿活计离窠窟。
多处添,少处减,大虫怕吃生人胆。
有若无,实若虚,争掩骊龙明月珠。
肚无偏僻病,不怕冷油虀。
[偈四首]诗词问答
问:偈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师体
问:偈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师体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师体
[偈四首]参考注释
[偈四首]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 生一 ,捨宅叹珣珉。”参见“ 太一 ”。
[偈四首]铁牛
(1) 指拖拉机
(2) 比喻性格刚直的人
铁牛脾气
[偈四首]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偈四首]祖父
(1) 父亲的父亲;在世系上比父母更长一辈的男性祖先——亦称[爷爷]
(2) 祖父和父亲。[祖父]对[子孙]说
其他祖父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偈四首]开田
垦荒为田。《管子·问》:“问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身耕者几何家?”《汉书·食货志下》:“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颜师古 注:“开田,始开屯田也。”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偈四首]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偈四首]生三
指天地。语出《老子》:“一生二,二生三。”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散淳一之根,潜分步骤,鼓生三之气,以制寰瀛。”
[偈四首]紫燕
亦作“ 紫鷰 ”。1.古代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紫燕騮。”
(2).泛指骏马。《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将使紫鷰駢衡,緑虵卫轂。” 吕向 注:“紫鷰、緑虵……皆骏马名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3).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 江 南。见 宋 罗愿 《尔雅翼·释鸟三》。 唐 顾况 《悲歌》:“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明 徐霖 《绣襦记·追奠亡辰》:“忍看寄垒人家双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数飞。”
[偈四首]呢喃
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偈四首]三生
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偈四首]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偈四首]男儿
(1) 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2) 指丈夫
[偈四首]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偈四首]窠窟
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 宋 王安石 《雨霖铃》词:“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偈四首]大虫
(1).谓蚖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众医不知,以为大虫,不知伤脾。” 司马贞 索隐:“即蚖虫也。”
(2).指老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水浒传》第二三回:“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隻吊睛白额大虫来。”
[偈四首]生人
(1) 不相识的人
(2) 指人出生
他是1950年生人
(3) 活着的人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众人
避生人眼目
[偈四首]有若
如同,好像。《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尝梦捫天体,荡荡正青滑,有若钟乳。”《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秦皇 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 始皇 登殿排班……人民快乐,岁序三登,有若 禹 汤 圣世,欢逢 尧 舜 明君。” 严复 《救亡决论》:“甚且生今反古,则古昔而称先王,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实也。”
[偈四首]骊龙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偈四首]明月珠
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偈四首]无偏
不偏颇。《后汉书·班固传下》:“将军宜详 唐 殷 之举,察 伊 皋 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
[偈四首]不怕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宋代,释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