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河山万里楼】作者:李曾伯 朝代:宋代
[登河山万里楼]登河山万里楼原文
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蚡冒古荆州。
目穷夕照西沉队,心到寒江东尽头。
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春秋。
酒边感慨凭阑久,衰柳行间数白鸥。
[登河山万里楼]诗词问答
问:登河山万里楼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问:登河山万里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曾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曾伯
[登河山万里楼]参考注释
[登河山万里楼]收揽
(1) 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收揽人心
(2) 包揽把持
[登河山万里楼]河山
河流和山岭,指国家疆土
大好河山
[登河山万里楼]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登河山万里楼]穷夕
彻夜;通宵。《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一月间措置得十事,虽二十日休务何害;若无所施设,虽穷夕何补也。”
[登河山万里楼]西沉
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
太阳已西沉,黑夜即将降临
[登河山万里楼]寒江
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復寂寥。”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 朱熹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词:“暮江寒碧縈长路,路长縈碧寒江暮。”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此时独乘艇,心接寒江月。”
[登河山万里楼]尽头
末尾;终点
一眼望不到尽头
[登河山万里楼]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登河山万里楼]雄图
宏大的谋略
雄图大业
[登河山万里楼]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登河山万里楼]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河山万里楼]遗恨
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登河山万里楼]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登河山万里楼]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登河山万里楼]凭阑
见“ 凭栏 ”。
[登河山万里楼]行间
进行离间。《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声》:“ 荆南 高季昌 闻 殷 将 高郁 素教 殷 以计策而 楚 以彊,患之,尝使谍者行间於 殷 , 殷 不听。”
(1).行伍之间,指军中。《商君书·画策》:“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青 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明史·姚张朱丘等传赞》:“ 张玉 、 朱能 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自此每战伐,无不在行间。”参见“ 行伍 ”。
(2).行与行之间。指成行的物体之间。 宋 范成大 《插秧诗》:“种密移疎緑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3).行与行之间。指文章的字句之间。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新渝侯和诗书》:“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清 沉维鐈 《<国朝学案小识>序》:“指示周详,声情激越,婆心热血,涌现行间。”
(4).行与行之间。指书法的分行布白。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 钟元常 行间茂密,如云鵠游天,群鳧戏海。”
行辈之间。 冰心 《寄小读者》一:“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已遥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登河山万里楼]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宋代,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