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满江红】_刘鉴 | 宋代

【满江红】作者:刘鉴 朝代:宋代

[满江红]满江红原文

袅袅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
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情透梅边石。
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
平易政,人皆悦。
真实念,天知得。
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
满眼变成金色1一1界,举头身近琼楼月。
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满江红]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的作者是谁?答:刘鉴
问:满江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江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鉴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鉴

[满江红]刘鉴满江红 书法图

【满江红】_刘鉴 | 宋代
满江红书法作品

[满江红]参考注释

[满江红]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满江红]春幡

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之三:“玉釵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裊裊春幡。”

[满江红]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满江红]元夕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会庆节礼毕,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张灯可就用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勋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爇通宵为药。”

[满江红]正在

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

我们正在做作业

[满江红]清堂

高大敞亮的堂屋。《红楼梦》第十七回:“於是一路行来,或清堂,或茅舍。”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街西,一片清堂瓦舍,全是深宅大院。”

[满江红]金樽

亦作“ 金尊 ”。酒尊的美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綺筵。” 闻一多 《红烛·深夜底泪》:“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将酌进上帝底金樽。”

[满江红]蜡炬

即蜡烛。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宋 刘敞 《踏莎行》词:“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清 仲振奎 《红楼梦·补裘》:“费针工,听铜龙玉漏沉花底,徙倚空房蜡炬红。” 高天梅 《只怜》诗:“蜡炬成堆把泪浇,何堪落木听萧萧。”参见“ 蜡烛 ”。

[满江红]宝香

(1).供奉神佛所烧的香。《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宝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和尚欲得阿孃出,不如归家烧宝香。” 元 陈旅 《送李盘中真人代祀江南三名山》诗:“琮玉礼神通景气,宝香随地结晴嵐。”

(2).熏香的美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词:“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 清溪 笛。” 清 龚自珍 《导引曲》:“无情绪,无情绪,寂寞掩重门。银蜡心多才有泪,宝香字断更无痕,梨花浸黄昏。”

[满江红]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满江红]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满江红]青原

(1).山名。在 江西 庐山 东南。 唐 耿湋 《寄钱起》诗:“ 青原 高见水, 白社 静逢人。” 宋 戴复古 《汪见可约游青原》诗:“来访 青原 古钓磯,溪流衮衮濯龙奇。”参见“ 青洛 ”。

(2).绿色原野。 宋 杨万里 《永和遇风》诗:“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緑似瓜。”

[满江红]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满江红]平易

(1) 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2) 浅近易懂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满江红]真实

与事实相符

真实的故事比虚假的小说还要奇妙

[满江红]知得

(1).知所获取。《易·乾》:“‘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

(2).谓彼此投契。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 孟嘉 ﹞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下》:“知得方是友得,所以相知难也。”

(3).晓得。 宋 张元干 《柳梢青》词:“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蒯三 ﹞却又知得恁般详细。必定是我菴中有人走漏消息,这奴狗方纔去报新闻。” 清 董均 《鹊踏枝》词:“客里亦家家亦客,近来心绪谁知得。”

[满江红]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满江红]一路

(1) 在整个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领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一路逐队而行。——《广东军务记》

(2) 贯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类

一路货

(4) 同一方向进行,走同样路

咱们是一路吗?

(5) 一起(来、去、走)

我与他一路来的

(6) 一列

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满江红]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满江红]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满江红]成金

纯金。《管子·轻重甲》:“乃以令糶之,得成金万壹千餘斤。”参见“ 成盐 ”。

[满江红]琼楼

亦作“璚楼”。形容华美的建筑物。诗文中有时指仙宫中的楼台。 南朝 梁 陆倕 《天光寺碑》:“珉陛凌虚,琼楼鬱起,可使 龙城 愧饰, 雁塔 慙珍。”一本作“ 琼篱 ”。 唐 皮日休 《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诗:“梦入琼楼寒有月,行过石树冻无烟。” 明 张昱 《中秋望月》诗:“月里分明见九州,浮云西北是璚楼。” 清 龚自珍 《天仙子》词:“天仙偶厌住琼楼,乞得人间一度游。”

[满江红]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满江红]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满江红]鳌山

宋元时俗。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

[满江红]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满江红】_刘鉴 | 宋代
  • 【虎丘新复古石井泉,太守沈虞卿舍人劝农过之】_范成大 | 宋代
  • 【虎丘新复古石井泉,太守沈虞卿舍人劝农过之】_范成大 | 宋代 >> 【虎丘新复古石井泉,太守沈虞卿舍人劝农过之】_范成大 | 宋代...

    【满江红】_刘鉴 | 宋代
  • 【谩题】_陈宓 | 宋代
  • 【谩题】_陈宓 | 宋代 >> 【谩题】_陈宓 | 宋代...

    【满江红】_刘鉴 | 宋代
  • 【春日杂题】_陆游 | 宋代
  • 【春日杂题】_陆游 | 宋代 >> 【春日杂题】_陆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