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镜清斋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雪中镜清斋作]雪中镜清斋作原文
水镜风与开,冰镜雪与揩。
开或光无定,揩实朗益佳。
配藜照曜呈,上下晶明皆。
触景得新会,今朝雪里来。
[雪中镜清斋作]诗词问答
问:雪中镜清斋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雪中镜清斋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雪中镜清斋作]注释
1.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六
[雪中镜清斋作]参考注释
[雪中镜清斋作]水镜
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
[雪中镜清斋作]冰镜
(1).河水结冰,光亮如镜。 唐 孟郊 《古意》诗:“无信反增愁,愁心缘 陇 头;愿君如 陇 水,冰镜水还流。”
(2).指月亮。 宋 孔平仲 《八月十六日翫月》诗:“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元 杨载 《夏夜对月》诗:“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
(3).指明亮的眼睛。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试看那假 西施 卖弄他香温玉软,儘有那蠢 登徒 为着他意惹情牵,怎当俺冰镜双悬,能别媸妍。”
[雪中镜清斋作]配藜
分散貌。《文选·扬雄<甘泉赋>》:“樵蒸昆上,配藜四施。” 李善 注:“ 张晏 曰:‘配藜,披离也。’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离四布也。”
[雪中镜清斋作]照曜
见“ 照耀 ”。
[雪中镜清斋作]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雪中镜清斋作]晶明
明亮耀眼
草叶上闪动着晶明的露珠
[雪中镜清斋作]触景
见到眼前情景。 元 黄溍 《题清华亭》诗:“触景幽兴多,接物道机熟。” 元 王冕 《金陵行送余局官》诗:“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诗人遇题触景,即有吟咏,岂必皆有所为耶?”
[雪中镜清斋作]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