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道中漫兴】作者:牛枢 朝代:清代
[平溪道中漫兴]平溪道中漫兴原文
不是函关界,胡为紫气翔。
岚氛迷晓色,林影障晴光。
雨洒征衣薄,风回驿路长。
分明烟火处,隔水正徬徨。
[平溪道中漫兴]诗词问答
问:平溪道中漫兴的作者是谁?答:牛枢
问:平溪道中漫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平溪道中漫兴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平溪道中漫兴]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平溪道中漫兴]参考注释
[平溪道中漫兴]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平溪道中漫兴]函关
函谷关 的省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二:“ 函关 絶无路, 京洛 化为丘。”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古北口》诗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却,便似 函关 日夜开。”
[平溪道中漫兴]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平溪道中漫兴]紫气
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
紫气舒其石。——唐· 李朝威《柳毅传》
[平溪道中漫兴]晓色
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 虞世南 《和銮舆顿戏下》:“银书含晓色,金輅转晨飇。”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诗:“晓色破苍烟,青山入云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凝凝的细露,淡淡的晓色,长林丰草间偶然一阵一阵清风。”
[平溪道中漫兴]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平溪道中漫兴]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宋 刘儗 《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 清 孙枝蔚 《出门》诗:“冻树鷄鸣早,征衣烛灭迟。”
(2).出征将士之衣。 唐 赵嘏 《送李裴评事》诗:“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髮,报秋榆叶落征衣。” 宋 司马光 《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清 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诗:“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3).泛指军服。 续范亭 《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平溪道中漫兴]驿路
驿道
[平溪道中漫兴]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平溪道中漫兴]烟火
(1) 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3) 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 * 》
(4) 祭祖时点的香火,借指后嗣
(5) 指烽火
[平溪道中漫兴]水正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务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为民师而命以民事”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冬官为水正。”
(3).五行学说谓水为主宰。《淮南子·天文训》:“故五月火正,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 高诱 注:“水正,水王也,故阴胜也。”
[平溪道中漫兴]徬徨
1.徘徊。来回行走。《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并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苏遏》:“一更已后,未寝,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宁貌。 明 李东阳 《夜过仲家浅闸》诗:“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拼命挣扎了许久,急得汗出如浆,心也徬徨无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清代,牛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