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_王璋 | 元代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作者:王璋 朝代:元代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原文

洛下秋来传近作,日边使至报除书。

乍闻北阙多新贵,重直西垣识旧庐。

陶谢风流连白社,应刘文字盛黄初。

深知有意沉冥者,自是无心赋《子虚》。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诗词问答

问:《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的作者是谁?答:王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璋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七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参考注释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洛下

(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近作

新近撰写的作品。《宋史·周必大传》:“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那鑑堂 ﹞入都后,寄近作来,读之,如接謦欬。” 巴金 《探索集·写真话》:“读他的近作,我觉得他对我十分宽容。”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边使

来自边地的使者。 唐 杜甫 《甘园》诗:“结子随边使,开笼近至尊。” 唐 张籍 《望行人》诗:“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除书

(1).拜官授职的文书。 唐 韦应物 《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宋 陆游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

(2).选任官员的花名册。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新贵

新近作高官的人;新的贵族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重直

犹高价。直,通“ 值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 安幼舆 ﹞为人挥霍好义,喜放生,见猎者获禽,輒不惜重直,买释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 二商 ﹞以重直啗第主,始得就,果发得五百金。”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西垣

(1).犹西城。《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 * 幡,登西垣。”

(2).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值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西垣视草,復玷近班。”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陶谢

晋 末 南朝 宋 初诗人 陶潜 、 谢灵运 的并称。 陶 善写田园诗, 谢 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钟嶸 《诗品》:‘ 陶潜 诗,其源出於 应璩 ,又协 左思 风力。 谢灵运 诗,其源出於 陈思 ,杂有 景阳 之体。’”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 苏 李 之天成, 曹 刘 之自得, 陶 谢 之超然,盖亦至矣。”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流连

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一作[留连]、[流涟]

流涟荒亡,为诸侯忧。——《孟子·梁惠王下》

游九京者,亦流涟于隋会。——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

流连夜市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应刘

汉 末 建安 文人 应瑒 、 刘桢 的并称。二人均为 曹丕 、 曹植 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曰兴曰比,阶 应 刘 之閫奥;或草或真,藏 钟 张 之筋骨。”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 应 刘 。” 明 谢榛 《送王侍御按河南》诗:“知君最爱 应 刘 赋,更向 西园 一寄声。”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黄初

见“ 黄初体 ”。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深知

十分了解

深知现代战争的特点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闻疏斋卢公拜集贤之命以诗寄贺]子虚

汉司马相如所著《子虚赋》中的虚构代言人之一,他与另两位代言人乌有和亡是公以问答形式叙述全书内容。后来以此形容虚无或毫无根据的事

子虚乌有。——《汉书·叙传下》

,

  • 【东溪水涨】_潘音 | 元代
  • 【东溪水涨】_潘音 | 元代 >> 【东溪水涨】_潘音 | 元代...

  • 【十月十七夜舟中作】_虞堪 | 元代
  • 【十月十七夜舟中作】_虞堪 | 元代 >> 【十月十七夜舟中作】_虞堪 | 元代...

  • 【碧梧翠竹堂】_顾逵 | 元代
  • 【碧梧翠竹堂】_顾逵 | 元代 >> 【碧梧翠竹堂】_顾逵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