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原文
人事销沉渺莽中,此身元合付天公。
儒生可逐惟求忘,社酒常辞不怕聋。
郁郁稻苗欣出穗,汪汪陂水告成功。
老民莫道浑无用,能为明时祝岁丰。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诗词问答
问:《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 书法图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书法作品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参考注释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销沉
(1).犹消沉。谓衰退没落。《北齐书·文宣帝纪》:“《礼》云《乐》云,销沉俱振。” 金 元好问 《颍水》诗:“胜概销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裴哀。”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儒学统一云者,他学销沉之义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各样同盟于是暂别,喊声于是低微,运动于是销沉,刊物于是中辍。”
(2).指使衰退没落。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錮蔽其聪明,夭閼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
(3).消逝,消失。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元 王学文 《绮寮怨》词:“当日登临,都化作梦销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譬如 陈师曾 、 齐白石 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
(4).埋没无闻。 宋 叶适 《祭陈益之待制文》:“销沉至死,有困无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盖於诸女,悲其销沉,爰託稗官,以传芳烈。”
(5).凋落,死亡。 明 邵璨 《香囊记·酬恩》:“故旧销沉,往事难论。”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诗:“廿载销沉各老翁,江乡旧馆酹残红。”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渺莽
(1).烟波辽阔无际貌。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五代 张泌 《河传》词:“渺莽云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递。” 宋 叶适 《北村记》:“而来鸥去鸟,风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穷。”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引稽天之泽,苏渺莽之原。”
(2).模糊不清楚貌。 宋 王安石 《梦黄吉甫》诗:“岁晚洲渚浄,水消烟渺莽。”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明 袁宏道 《登定州开元寺塔》诗之二:“我醉中山酒,兴衰渺莽间。”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儒生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云间有儒生 莫后光见之。——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社酒
旧时于春秋社日祭祀土神,饮酒庆贺,称所备之酒为社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賫送贵戚。” 宋 陆游 《春社》诗:“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社酒已浓茶已熟,客来长繫五湖船。”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不怕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稻苗
稻的幼苗。 宋 苏辙 《和子瞻焦山》:“我知此地便堪隐,稻苗斾斾鱼斑斑。”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汪汪
(1) 形容眼泪盈眶
泪汪汪的
(2) 深广的样子;广阔的样子;水充盈的样子
汪汪的湖面
(3) 犬吠声音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老民
(1).老百姓。《魏书·司马衍传》:“ 侃 怒曰:‘使君前云不忧无士众及粮食也,唯欲得老民为主耳。’”
(2).指年老的平民。 宋 陆游 《老民》诗:“老民无一事,终日卧柴扉。” 清 钱谦益 《徐大于王闻诏枉诗见贺奉答》之二:“敢言身退如迂叟,却喜人呼作老民。”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无用
(1) 不适用的
无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职人员
(2) 没有价值或意义的;没有用处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无用的字母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能为
(1).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后用作能有所为或有所作为之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则是王失之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也,而 齐 赵 之深讎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2).本领;能耐。《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管桦 《清风店》二:“我不戴见这种人。他有多大能为,我不戴见他。”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岁丰
年谷丰收。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弔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 南朝 宋 刘义康 《岁饥平粜议》:“又缘 淮 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 唐 白居易 《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