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阁】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晖阁]清晖阁原文
清晖之阁尚如前,人对清晖竟异焉。
何必今时不称老,付他春令自为妍。
淡怀于闹偏生厌,结习惟吟未尽蠲。
抚景怆然有弗乐,九年于是罢灯筵。
[清晖阁]诗词问答
问:清晖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清晖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清晖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清晖阁]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
2. 丁酉岁之前每不肯自称老兹年逾长而事已遇矣
[清晖阁]参考注释
[清晖阁]清晖
(1).明净的光辉、光泽。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双鸞游兰渚,二离扬清暉。”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仪 《南浦》词:“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暉别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兰桂有芬,清暉自远。”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徐詹事》:“灵旗动虚无,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清晖阁]异焉
对此(感到)惊异
仲永生五年,…父异焉,借旁近与文,即书诗四句。—— 宋· 王安石《伤仲永》
[清晖阁]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清晖阁]今时
现在;此时。《孟子·公孙丑上》:“今时则易然也。”《史记·魏世家》:“今时 韩 、 魏 ,与始孰彊?”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 西施 漫道浣春纱, 碧玉 今时鬭丽华。”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时谓之耻且格焉。”
[清晖阁]不称
(1).不相称;不相副。《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郑玄 笺:“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记·文帝本纪》:“﹝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 孝文皇帝 庙为昭德之舞。” 晋 陆机 《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浅薄,不称将军任使,岂敢推辞。”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二:“十载画 瀟湘 ,不称 瀟湘 月。”
(2).不胜任;不称职。《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括 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汉书·宣帝纪》:“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金史·章宗纪四》:“近制以镇静而知大体为称职,苛细而闇於大体为不称。”
(1).不显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
(2).不称道。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云梦 以为高……窃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清晖阁]春令
(1) 春季
(2) 春季里的节令,也指春节
[清晖阁]自为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清晖阁]淡怀
谓使内心恬淡寡欲。
[清晖阁]生厌
指对一般令人满意的事情,因受用过度而觉得厌烦
乐极生厌
[清晖阁]结习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清晖阁]抚景
对景;览景。 元 陈旅 《题米元暉溧阳溪山图》诗:“抚景正若此,别离嗟愿违。” 明 文徵明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诗:“未妨酬对寡,抚景自徘徊。”《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抚景伤心,托物喻意。”
[清晖阁]怆然
悲伤的样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怆然泪下
[清晖阁]于是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