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原文
我家黄山百里远,两峰插天翠如剪。
归心久落故溪云,柁转不由船不转。
采茶斸药呼邻翁,藉草地宽何不容。
挟兔园册教儿童,菜饱无异禄万钟。
底须太史占星聚,世人寻觅无知处。
海内故人脱相思,江东渭北空云树。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诗词问答
问:次前韵将归隐黄山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参考注释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我家
(1).称自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小人》:“ 宣和 间,有 辽国 右金吾卫上将军 韩正 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説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计氏 説道:‘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躲在家中,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
(2).我们家;我家的。《汉书·霍光传》:“丞相数言我家,独无罪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珣 疾,临困,问 王武冈 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新唐书·崔液传》:“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叹,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黄山
中国名山,在安徽省东南部,主峰1841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为重要风景旅游胜地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不由
不能自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采茶
采摘茶叶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草地
(1) 长草的地方
(2) 草原
(3) 种植牧草的大片土地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兔园册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 李恽 ( 蒋王 )令僚佐 杜嗣先 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 为 太宗 子,因以 汉 梁孝王 兔园 名其书。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 虞世南 著,十卷。 五代 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 宋 晁公武 《群斋读书志》。《新五代史·刘岳传》:“ 道 ( 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 任赞 与 岳 在其后。 道 行数反顾, 赞 问 岳 :‘ 道 反顾何为?’ 岳 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 徐 庾 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 端调 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亦省称“ 兔册 ”。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无异
没有差异;相同
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万钟
指丰富的粮食。钟,古量器名
万钟则不辨礼义。——《孟子·告子上》
万钟于我何加焉。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星聚
(1).谓行星聚于某宿。《史记·高祖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龙变星聚,蛇分径空。”按,此指 汉 高祖 入 关 ,五星聚东井。
(2).犹会聚。 徐开垒 《竞赛》:“﹝我﹞又回到这个朋友星聚的地方。”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寻觅
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江东
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云树
(1).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2).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
(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明 高启 《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犹疑不再逢, 楚 天云树隔重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 吴 头 楚 尾,云树为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参见“ 云树之思 ”。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