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净尘心室】_乾隆 | 清代

【净尘心室】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净尘心室]净尘心室原文

六尘总因心,心净尘斯净。

室云净尘心,本未似相梗。

然亦可得云,如身之有影。

欲求影之无,应在身之屏。

谁解能所忘,与入菩提境。

[净尘心室]诗词问答

问:净尘心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净尘心室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净尘心室]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

[净尘心室]参考注释

[净尘心室]六尘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司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瞿秋白 《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 * 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净尘心室]因心

谓亲善仁爱之心。《诗·大雅·皇矣》:“维此 王季 ,因心则友。” 毛 传:“因,亲也。” 陈奂 传疏:“因训亲,亲心即仁心。”《旧唐书·孝友传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广济。”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荐严,虽前无此比,亦不失臣子尽诚之谊。”

[净尘心室]心净

谓内心清净,安宁。《红楼梦》第八十回:“﹝ 迎春 ﹞从小儿没有娘,幸而过婶娘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 老舍 《蜕》:“连 老冯 那样一个木匠,他也宁可扔些金钱,而图个心净。”

[净尘心室]尘心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 宋 梅尧臣 《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説来,我是有造化的。’”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红尘观念很重,尘心很重。”

[净尘心室]欲求

指欲念和要求

[净尘心室]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净尘心室]能所

佛教语。“能”与“所”相对,犹言主客观。《大般若经》卷五六八:“作是思惟,所观境界皆悉空无,能观之心亦復非有,无能所观二种差别,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坛经·机缘品》:“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召诰无逸》:“夫能所之异其名,释氏著之,实非释氏昉之也。其所谓能者即用也,所谓所者即体也, 汉 儒之已言者也。所谓能者即思也,所谓所者即位也,《大易》之已言者也。所谓能者即己也,所谓所者即物也,《中庸》之已言者也。所谓能者人之弘道者也,所谓所者道之非能弘人者也, 孔子 之已言者也。” 薶照 《人民程度之解释》:“盖一切事物,有能即有所,能所固对待而不可离。”

[净尘心室]菩提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

  • 【要亭行宫即景】_乾隆 | 清代
  • 【要亭行宫即景】_乾隆 | 清代 >> 【要亭行宫即景】_乾隆 | 清代...

  • 【汤泉行宫叠旧韵】_乾隆 | 清代
  • 【汤泉行宫叠旧韵】_乾隆 | 清代 >> 【汤泉行宫叠旧韵】_乾隆 | 清代...

  • 【题故大学士蒋廷锡仿项圣谟摹韩滉五牛图仍用题韩滉画韵·其一】_乾隆 | 清代
  • 【题故大学士蒋廷锡仿项圣谟摹韩滉五牛图仍用题韩滉画韵·其一】_乾隆 | 清代 >> 【题故大学士蒋廷锡仿项圣谟摹韩滉五牛图仍用题韩滉画韵·其一】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