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即事原文
晓凉午热节相宜,所喜山田霜信迟。
早种固知输昨岁,晚耕正幸蔚今时。
南瀛北漠胥来贺,保泰持盈益慎思。
赉燕承筐宁可罢,笙簧听独懒嬉怡。
[即事]诗词问答
问: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即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百
2. 今岁遇闰恐塞外天气早寒而近日清晓微凉午间仍复暄暖霜信或可稍迟于晚田有裨为之喜慰
[即事]参考注释
[即事]相宜
合适,符合
在那个场合你说这样的话是不相宜的
[即事]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即事]霜信
(1).霜期来临的消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 河北 人谓之‘霜信’, 杜甫 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胡道静 校证:“白雁非普通之白化个体,而为另一独立雁种,盖今称‘雪雁’者是。” 金 元好问 《药山道中》诗之二:“白雁未衔霜信过,青林闲送雨声来。”
(2).霜期。 元 萨都剌 《三益堂芙蓉》诗:“只恐 淮 南霜信早,絳纱笼烛夜深看。” 清 厉鹗 《九月十三夜月》诗:“江声喧岁稔,霜信压秋残。”
[即事]今时
现在;此时。《孟子·公孙丑上》:“今时则易然也。”《史记·魏世家》:“今时 韩 、 魏 ,与始孰彊?”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 西施 漫道浣春纱, 碧玉 今时鬭丽华。”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时谓之耻且格焉。”
[即事]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明史·孝宗纪赞》:“ 孝宗 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竞竞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清 谭献 《<养吉斋丛录>序》:“循厥端绪,则朝章国典,沿革人文,而惩前毖后,保泰持盈,胥可言外得之。”亦作“ 保盈持泰 ”。 邹韬奋 《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因要保盈持泰,避免 地中海 的危机严重化而对 意 德 有所让步。”
[即事]慎思
谨慎思考。《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惟精而求惟一也。”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 向 ( 刘向 )与 固 ( 班固 )可谓博学明辨慎思之君子者哉!”
[即事]承筐
(1).《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朱熹 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2).借指馈赠礼品。 清 王昶 《湖海诗传·邹炳泰》:“ 晓屏 清真廉介,素以名节自持, 山东 、 江西 两任学政,非特苞苴屏絶,即偶有承筐,亦必却也。”
[即事]宁可
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即事]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 * 。《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钟, 叔 之离磬, 女媧 之笙簧。” 郑玄 注:“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登 ( 孙登 )上峯,行且啸,如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 宋 张子野 《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
(2).指笙的乐音。 张素 《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即事]嬉怡
和悦;喜悦
他跟人谈话时总是带着嬉怡的微笑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