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原文
林间三益稡嘉宾,濠濮想中绝点尘。
应笑世间刀笔吏,不如作者绘精神。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诗词问答
问: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参考注释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三益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嘉宾
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中绝
(1).隔断。《战国策·赵策一》:“ 秦 蚕食 韩氏 之地,中絶不令相通。”
(2).中断;绝灭。 汉 刘向 《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一惑 登徒 言,恩情遂中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士大夫岂尽不古若哉?廉耻岂中絶於士大夫之心哉?”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二章:“北方除 凉 土外, 黄河 流域佛事殊寂然,译经之举,当已中绝。”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刀笔吏
指 * 书的小吏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题木刻屏·其三·柳坪策杖]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乾隆,柳坪策杖,清代,题木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