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泊崇德县晓作】_方回 | 宋代

【泊崇德县晓作】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泊崇德县晓作]泊崇德县晓作原文

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
篷背雨亦止,意当明旦晴。
梦记所泊处,乔木枯峥嵘。
天色果开否,浩浩惟风声。
篙师夜先起,船尾灯火明。
苦寒未可发,妇为治餐烹。
咀嚼似有味,宿昔余蔬羹。
人世如此耳,役役一饭营。
负贩规货利,干禄求荣名。
斯人以家浮,止尔了一生。
大者据疆土,以国相攻争。
至微若蝼蚁,行阵有战征。
我卧思此事,究竟终何成。
顽仆懵无知,鼻息如雷鸣。

[泊崇德县晓作]诗词问答

问:泊崇德县晓作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泊崇德县晓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泊崇德县晓作]参考注释

[泊崇德县晓作]上马

(1) 骑上马背

那个竞技场骑手腾身上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项目或工作开始进行

他承包的工程明年开春就上马

(3) 指领导者指挥者上任

丁浩上马以来,单位的经济效益比原来大有好转

[泊崇德县晓作]更鼓

(1) 报更的鼓声

默坐数更鼓

更鼓啊,一声声这般急。——闻一多《深夜底泪》

(2) 旧时报更所用的鼓

[泊崇德县晓作]明旦

(1).天亮。《史记·孟尝君列传》:“君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 蓝乡 ,尽获其輜重。明旦, 汉 军自西南攻 甄阜 。”

(2).明晨。 唐 张说 《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唐 沉亚之 《冯燕传》:“明旦 婴 起,见妻毁死,愕然,欲出自白。”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年二十,独居所读书处,夜有奔者,君峻拒之。明旦遂移其处,终不以其故语人。”

(3).明天。《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 明帝 ﹞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明 杨慎 《鹙郎行》:“今日盈盈 滇海 花,明旦萧萧 陆凉 草。”参见“ 明天 ”。

[泊崇德县晓作]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泊崇德县晓作]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泊崇德县晓作]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泊崇德县晓作]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泊崇德县晓作]风声

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泊崇德县晓作]篙师

撑船的熟手。 唐 杜甫 《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宋 叶适 《上滩》诗:“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閒。” 清 孙枝蔚 《与张虞山等醉饮夜归》诗:“篙师笑问归何晚,定是论文向二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陈泰 记所闻於篙师者,则云 宋 之为人勇悍狂侠,与他书又正反。”

[泊崇德县晓作]船尾

船的后部或尾部;特指在舵柱或船尾柱后面的那部分船体

[泊崇德县晓作]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泊崇德县晓作]苦寒

极端寒冷;严寒

[泊崇德县晓作]未可

不可

[泊崇德县晓作]咀嚼

(1)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泊崇德县晓作]有味

(1) 指食物滋味好

这菜真有味,我爱吃

(2) 食物变质而馊臭

饭有味了,吃了会闹肚子的

(3) 有情趣

这幅小品画很有味儿

[泊崇德县晓作]宿昔

(1) 从前;往常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2) 指很短的时间

宿昔而死

(3) 一向;向来

[泊崇德县晓作]余蔬

残剩的粮食。蔬,通“ 糈 ”。《庄子·天道》:“鼠壤有餘蔬。”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蔬,读曰糈。糈,粒也。鼠壤内有遗餘之粒。”一说,残剩的菜。 成玄英 疏:“见其鼠穴土中有餘残蔬菜。”

[泊崇德县晓作]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泊崇德县晓作]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泊崇德县晓作]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泊崇德县晓作]一饭

(1).一餐饭。《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復损一饭则脱然愈。”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五:“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常以世道兴废为己重负,一饭不顾私,忧时如家,忧人如身。” 清 钱谦益 《张凤翼授文林郎制》:“其属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丰沛 故人之遗也,朕岂能一饭置之哉!”

[泊崇德县晓作]负贩

(1).担货贩卖。《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 太公 之穷困,负贩於 朝歌 也。”《旧五代史·晋书·潘环传》:“ 环 少以负贩为业,始事 梁 邢州 节度使 阎宝 ,为帐中亲校。” 清 王韬 《禁游民》:“其实筋力脆弱,材智凡庸,既不能负贩,又不能操作。”

(2).小商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 羌 胡 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智通》:“而寺前负贩、戏弄,观看人数万众,髮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 叶圣陶 《穷愁》:“遂谋之母,将为负贩,谋微利。”

[泊崇德县晓作]货利

货物财利。《书·仲虺之诰》:“惟王不邇声色,不殖货利。” 孔 传:“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 唐 陆贽 《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或亏废名节,或贪冒货利,陷於法网。” 清 戴名世 《穷鬼传》:“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

[泊崇德县晓作]干禄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泊崇德县晓作]荣名

荣誉;美名

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淮南子·务修训》

[泊崇德县晓作]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泊崇德县晓作]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泊崇德县晓作]疆土

指一个国家的领土

疆土新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泊崇德县晓作]国相

(1).古时辅政的大臣。《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

(2).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 晋公子 贤,而其从者皆国相。”

(3).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

(4).指侯国的长官。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 扬州 南徐州 诸州但有令长,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国相。”

[泊崇德县晓作]至微

(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史记·龟策列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

(2).极卑微。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泊崇德县晓作]蝼蚁

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韩诗外传》

蝼蚁之力

[泊崇德县晓作]行阵

军队行列

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泊崇德县晓作]战征

征战;战争。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俘虏一次可杀至二千六百以上,则战征之剧烈殊可想见。”

[泊崇德县晓作]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泊崇德县晓作]顽仆

愚鲁的奴仆。对仆人的贬称。 唐 王建 《林居》诗:“顽僕长如客,贫居未胜蓬。”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不贪醉饱为顽僕,愿效 崑崙 作侠奴。”

[泊崇德县晓作]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泊崇德县晓作]鼻息如雷

形容熟睡时鼾声特别大。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道士倚墻睡,鼻息如雷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上使人微覘 準 ( 寇準 )所为,而 準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 * 刺入 飞 腹。”亦作“ 鼻鼾如雷 ”、“ 鼻气如雷 ”。 宋 黄庭坚 《题东坡字后》:“ 东坡居士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 黄谷柳 《虾球传·一样礼物两样心情》:“天一亮,当那些醉酒鬼们横七倒八地在椅上鼻鼾如雷时, 虾球 就带着他的礼物,跑去看 亚娣 。”《三国志平话》卷上:“ 吕布 提剑入堂,见 董卓 鼻气如雷,卧如肉山……一剑断其颈,鲜血涌流。”

,

  • 【读文丞相宋瑞诗】_连文凤 | 宋代
  • 【读文丞相宋瑞诗】_连文凤 | 宋代 >> 【读文丞相宋瑞诗】_连文凤 | 宋代...

  • 【行香子】_沈瀛 | 宋代
  • 【行香子】_沈瀛 | 宋代 >> 【行香子】_沈瀛 | 宋代...

  • 【忆闷令】_仇远 | 宋代
  • 【忆闷令】_仇远 | 宋代 >> 【忆闷令】_仇远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