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纳凉]纳凉原文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
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
难堪七有余,不过三已尝。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
[纳凉]诗词问答
问:纳凉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纳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纳凉]参考注释
[纳凉]靡靡
(1).犹迟迟。迟缓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 传:“靡靡,犹迟迟也。”
(2).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 郑彝 《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3).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4).引申为随顺貌。《书·毕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 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5).纷乱貌。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启 《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6).柔弱,颓靡。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参见“ 靡靡之音 ”。
(7).华美;明丽。《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细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8).绵延不绝。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 王安石 《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9).娓娓动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旧唐书·马周传》:“ 马君 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纳凉]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纳凉]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纳凉]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纳凉]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纳凉]骑马
(1)
(2) 为骑马时使用而设计的
骑马外衣
(3) 骑在马背上
骑马传道士
[纳凉]北户
(1).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邢昺 疏:“ 北户 者,即 日南郡 是也。 颜师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北户以向日者。’” 秦 李斯 《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尽 北户 ,东有 东海 ,北过 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诗:“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 北户 月,与子独相亲。”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圣孝攸崇,推恩庻类, 北户 而北, 穷髮 之南,靡弗欣懌。”
(2).向北开的门。 晋 左思 《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齐 南冥 於 幽都 。” 唐 宋之问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絶。” 宋 戴复古 《大热》诗之四:“西照坐东偏,南薰开北户。”
[纳凉]官事
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纳凉]休逸
安闲超逸。 唐 杨衡 《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迴戚促劳,趋隅事休逸。” 宋 邵雍 《高竹》诗之七:“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
[纳凉]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纳凉]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纳凉]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纳凉]路旁
(1) 指位于公路两旁
(2)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
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纳凉]药物
治病的药品,能内服外敷,都称药物
[纳凉]疾病
(1) 病的总称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
(2) 病重,病危
齐侯疾,崔抒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纳凉]幸免
侥幸得以避免
幸免于难
[纳凉]三已
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清 姚莹 《与余小坡书》:“夫不有身为贵卿,三已之不愠者乎!”
[纳凉]难堪
(1) 不容易忍受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发窘;为难
突然感到难堪的窒息
[纳凉]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纳凉]不过
(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纳凉]粝食
粗恶的饭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糲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费拾遗徵君》诗:“服儒师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糲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宋代,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