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原文
崚嶒高阁倚江边,胜迹前贤俎豆传。
一水远盘山势曲,双龙遥拥剑光连。
窗虚面面浮青霭,地迥层层出紫烟。
日暮倚阑频极目,五云天际寸心悬。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诗词问答
问:《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2. 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参考注释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崚嶒
(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胜迹
名胜古迹
江山留胜迹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 雷峰塔。——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山势
山的形势或气势。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储光羲 《苑外至龙兴院作》诗:“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双龙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拥剑
亦作“ 拥劒 ”。一种两螯大小不一的蟹。因其大螯利如剑,故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蟚蜞,小蟹,生海边泥中,食土,一名长唧。其一有螯偏大者名拥剑。”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临海蟹图》:“三曰拥剑。状如蟹而色黄,其一螯偏长三寸餘,有光。”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面面
每一方面;每个地方。 宋 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琉璃球》:“迭晕重重见,分光面面呈。”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青霭
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靄,表里紫霄。”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谷静秋泉响,巖深青靄藏。” 明 袁宗道 《报谒》诗:“如入山里山,散髮坐青靄。” 清 厉鹗 《晓登韬光绝顶》诗:“坐深香出院,青靄落池上。”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层出
连续不断地出来。《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景阳楼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閒见层出。”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剧本写作的经过》:“今晨起,开始写新第二幕,进行颇速,思绪层出,写到后来生了滞塞。”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紫烟
见“ 紫烟 ”。
亦作“ 紫烟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倚阑
见“ 倚栏 ”。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极目
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云天
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登曲江龙头山江天阁(阁后有三贤祠,去丰城十里)]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明代,李孙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