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李邺臣赴东安】_王士祯 | 清代

【送李邺臣赴东安】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送李邺臣赴东安]送李邺臣赴东安原文

我爱潇湘水,粼粼见底清。

稍闻征戌罢,遥送使君行。

别浦石兰长,丛祠斑竹生。

经过道林寺,沈杜有题名。

[送李邺臣赴东安]诗词问答

问:送李邺臣赴东安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送李邺臣赴东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送李邺臣赴东安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送李邺臣赴东安]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八

[送李邺臣赴东安]参考注释

[送李邺臣赴东安]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送李邺臣赴东安]粼粼

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粼粼碧波

粼粼然:清澈明净的样子

[送李邺臣赴东安]见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水炤景而见底,烟寻风而无极。”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大 江 寒见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无杂念。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3).谓事情的结局。《宋书·始宋王休仁传》:“我去不知朝夕见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乱人耳。”

[送李邺臣赴东安]遥送

谓注视着离去的人一直到远处。 茅盾 《子夜》十六:“ 周仲伟 站在月台上哈哈笑着遥送他们八个,直到望不见了,他方才回进屋子去。”

[送李邺臣赴东安]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送李邺臣赴东安]别浦

(1).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宋 高观国 《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胡云翼 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子龙》诗:“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

(2).指银河。 唐 李贺 《七夕》诗:“别浦今朝暗,罗幃午夜愁。” 王琦 汇解:“别浦,天河也。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絶之地,故谓之别浦。”

[送李邺臣赴东安]石兰

(1).香草名。即山兰。兰草的一种。《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王逸 注:“石兰,香草。”《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2).石韦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韦》。参见“ 石韦 ”。

[送李邺臣赴东安]丛祠

乡野林间的神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送李邺臣赴东安]斑竹

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 * 《七律·答友人》

[送李邺臣赴东安]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送李邺臣赴东安]题名

(1) 题目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

(2) 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对联、题名。——明· 魏学洢《核舟记》

请题名留念

,

  • 【紫光阁曲宴即席成什】_乾隆 | 清代
  • 【紫光阁曲宴即席成什】_乾隆 | 清代 >> 【紫光阁曲宴即席成什】_乾隆 | 清代...

  • 【赋得翠影红阴】_乾隆 | 清代
  • 【赋得翠影红阴】_乾隆 | 清代 >> 【赋得翠影红阴】_乾隆 | 清代...

  • 【题邹一桂花卉卷十五首·其四·虞美人】_乾隆 | 清代
  • 【题邹一桂花卉卷十五首·其四·虞美人】_乾隆 | 清代 >> 【题邹一桂花卉卷十五首·其四·虞美人】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