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鼓瑟】作者:庄若讷 朝代:唐代
[湘灵鼓瑟]湘灵鼓瑟原文
帝子鸣金瑟,馀声自抑扬。
悲风丝上断,流水曲中长。
出没游鱼听,逶迤彩凤翔。
微音时扣徵,雅韵乍含商。
神理诚难测,幽情讵可量。
至今闻古调,应恨滞三湘。
[湘灵鼓瑟]诗词问答
问:湘灵鼓瑟的作者是谁?答:庄若讷
问:湘灵鼓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湘灵鼓瑟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庄若讷的名句有哪些?答:庄若讷
[湘灵鼓瑟]庄若讷湘灵鼓瑟 书法图
湘灵鼓瑟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04_7
[湘灵鼓瑟]参考注释
[湘灵鼓瑟]帝子
帝王的子女
[湘灵鼓瑟]鸣金
敲锣,古代战争中收兵不战的信号
鸣金收兵
[湘灵鼓瑟]抑扬
(1) 音调有节秦地或高或低
抑扬中散曲,漂泊 孝廉船。—— 温庭筠《感旧陈诗》
(2) 浮沉,进退。指处世态度
进退屈伸,与时抑扬。——张衡《南都赋》
(3) 褒贬,指对人的评议
外相抑扬,内相附会。——《北史·甄琛传》
(4) 文气起伏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
[湘灵鼓瑟]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湘灵鼓瑟]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湘灵鼓瑟]曲中
(1).完全击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韩退之 作《师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及閲至终篇,见其事跡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豪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妓坊的通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 武定桥 ,后门在 钞库街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湘灵鼓瑟]出没
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湘灵鼓瑟]游鱼
游动的鱼。 汉 王逸 《机妇赋》:“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一本作“游鱼”。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清 魏源 《自定海归扬州舟中》诗之四:“谁言 牙 旷 絶,琴响出游鱼。” 清 许迎年 《和淑则园居病起作》:“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 濠 梁《秋水篇》。”
[湘灵鼓瑟]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湘灵鼓瑟]彩凤
即凤凰。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长离彩凤姿,云霄见稀。”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凤凰的美称。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十:“綵凤鸣朝阳,玄鹤舞清商。” 唐 李商隐 《无题》诗:“身无綵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湘灵鼓瑟]微音
轻靡之音;细微之音。《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二》:“《北里》多奇舞, 濮 上有微音。” 李善 注引《礼记》:“ 桑间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翩緜飘邈,微音迅逝。”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微音时扣徵,雅韵乍含商。”
[湘灵鼓瑟]雅韵
(1).雅正的韵律。 汉 蔡邕 《琴赋》:“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絃既抑,雅韵復扬。” 唐 李商隐 《高松》诗:“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明 宋濂 《送晋王傅李君恩迪之官诗》序:“我知 李君 文且贤也,翩翩乎修辞,截截乎雅韵。”
(2).风雅的韵致。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谓之萧豁雅韵。”《宋书·谢方明传》:“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 宋 叶适 《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
[湘灵鼓瑟]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湘灵鼓瑟]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湘灵鼓瑟]讵可
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湘灵鼓瑟]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湘灵鼓瑟]古调
(1).古代的乐调。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 隋 氏取 汉 以来乐器、歌章、古调併入清乐,餘波至 李唐 始絶。”
(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霑巾。” 清 黄鷟来 《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古调岂终絶?《阳春》原和稀。”
(3).见“ 古调诗 ”。
[湘灵鼓瑟]三湘
(1). 湖南 湘乡 、 湘潭 、 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2).指 沅湘 、 潇湘 、 资湘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 湘水 发源会 瀟水 ,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 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唐代,庄若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