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杂言】_乾隆 | 清代

【杂言】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杂言]杂言原文

吉莫吉于,知足半涂,亦戒中止。

安莫安于,忍辱近勇,亦在知耻。

长莫长于,博谋筑室,不溃于成。

先莫先于,脩德神听,中和且平。

似是而非理难悉,曰失而得事难必。

养鸡者不畜狸,牧羊者不畜豺。

智贵决疑,明贵任材。

君辱臣死,樊哙庶几。

布曰当斩,夺理强辞。

或诚限于时势,则非我之所知。

唾面自乾世颇有,是可与之言事否。

[杂言]诗词问答

问:杂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杂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杂言]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四

[杂言]参考注释

[杂言]吉莫

皮革名。《唐六典·户部尚书》“一曰关内道……厥贡岱赭盐山” 唐 李林甫 注:“ 同州 皱文吉莫皮。”参见“ 吉莫靴 ”。

[杂言]知足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知足常乐

[杂言]半涂

亦作“ 半途 ”。1.路途的一半或中间。 元 许衡 《风雨图诗》:“直到半涂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前命未復,后命又至,半途回车,朅朅东西。” 茅盾 《色盲》:“时代的前进的轮子,是只有愈转愈快地直赴终极,是决不会半途停止的。”

(2).比喻事情进行了一半或正处在进行的过程中。《新唐书·韩愈传》:“方此时,人人异议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丁玲 《母亲》三:“这时邻县也送了一些学生来。但是象 吴文英 嫂嫂那样半途退学的也很多。”

[杂言]中止

半途停止

中止正常的电视节目加进一段新的重要报道

[杂言]知耻

谓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杂言]长于

善于 ;擅长

他长于音乐

[杂言]筑室

(1).建筑屋舍。《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筑室既相邻,向田復同道。”《宋史·苏轼传》:“ 軾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於 东坡 ,自号‘东坡居士’。”《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於是 真君 辞了 郭璞 ,择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数十口,徙於 西山 ,筑室而居焉。”

(2).见“ 筑室道谋 ”。

[杂言]脩德

修养德行。 宋 陈亮 《问答上》:“方三代之衰,闻诸侯脩德以兴矣,未闻崛起草野而皆有南面称孤之心也。”《宋史·乐志五》:“《云汉》之诗,兴於 宣王 ,歌之者取其脩德禳灾,以和阴阳之义。”

[杂言]神听

英明的听察力。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冀陛下儻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清 顾炎武 《谒夷齐庙》诗:“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

[杂言]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碱

(2)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酸碱中和

[杂言]似是而非

表面看来似乎对,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汉· 王充《论衡·死伪》

[杂言]难必

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文》:“唯近来之出版界,真是战战兢兢,所以能登与否,亦正难必。”

[杂言]牧羊

看羊,放羊

牧羊曲

[杂言]决疑

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唐 白居易 《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嵩 在 建业 ,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杂言]贵任

(1).显贵的官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乃復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禪授,薄卿相之贵任。”

(2).指官位显贵的人。 唐 张仲素 《内侍护国中尉彭献忠神道碑》:“派绪绵远,冠盖蝉联,贵任渐繁,乃祔 咸 镐 ,今为京兆 三原 人也。”

[杂言]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杂言]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杂言]限于

受某些条件或情形的限制;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

限于水平

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一些原则问题

[杂言]时势

当时的情势或趋势

时势造英雄

迫于时势,他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杂言]所知

(1) 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2) 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杂言]唾面自乾

《尚书大传》卷三:“駡女毋叹,唾女毋乾。”《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 代州 ,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 师德 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乾耳。’”后以“唾面自乾”形容逆来顺受,受辱而不计较、反抗。《镜花缘》第三八回:“ 唐敖 道:‘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 娄师德 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由这情形,推而广之以至于文坛,真令人有不如逆来顺受,唾面自干之感。”亦省作“ 唾面 ”。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论》:“其在於古,若偿金、脱驂、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

[杂言]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

  • 【仲春御园即事】_乾隆 | 清代
  • 【仲春御园即事】_乾隆 | 清代 >> 【仲春御园即事】_乾隆 | 清代...

  • 【吊张布衣】_王苹 | 清代
  • 【吊张布衣】_王苹 | 清代 >> 【吊张布衣】_王苹 | 清代...

  • 【得春亭】_乾隆 | 清代
  • 【得春亭】_乾隆 | 清代 >> 【得春亭】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