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原文
往时河北盗横行,白昼驱人取城郭。
唯闻不犯郑冠氏,犬卧不惊民气乐。
秖今化民作锄耰,田舍老翁百不忧。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福昌爱民如父母,当官不扰万事举。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虚席十四五。
不知诸公用心许,鲁恭卓茂可人否。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诗词问答
问: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参考注释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往时
过去的时候;往日
他还像往时一样健谈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河北
(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騖千里不能易其处。”《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横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 * 势力
(3) 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
(4) 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白昼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昼见鬼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不犯
(1).不犯法。《汉书·邹阳传》:“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 胡 越 。” 颜师古 注:“画地不犯者,法制之行也。”
(2).不必;用不着。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二折:“我看他今日不犯,明日送来。”《红楼梦》第二十回:“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见一个打趣一个。”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民气
指民众的精神、气概。《管子·内业》:“是故民气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渊,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 汉 晁错 《言兵事疏》:“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復。” 宋 范成大 《灯市行》:“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见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鬱,殆将有变。”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现在各地人民一致起来救国,又悲壮,又热烈,足见民气到底还保存在我们这里。”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化民
教化百姓。《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三:“若后世作乐,只是做词调,於民俗风化,絶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锄耰
亦作“ 锄櫌 ”。锄和耰。农具名。一说锄柄。《吕氏春秋·简选》:“锄櫌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文选·贾谊<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长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锄柄也。” 唐 韩愈 《刘生》诗:“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
耡耰:1.泛指农具。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一:“谁有耡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
(2).犹耕种。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果然又覊縶,不得归耡耰。”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田舍
(1) 田地和房屋
(2) 农舍
(3) 泛指农村
(4) 田家
田舍翁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亲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铜章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 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綬。”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明 宋濂 《处州季君墓铭》:“手麾义旌,从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铜章。”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福昌
福运昌隆。《宋史·天文志五》:“日有黄芒,君福昌;多黄辉,王政太平。”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有秋
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爱民
指热爱人民,特别指官员热爱百姓。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当官
做官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用才
任用人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解榻再见今,用才復择谁?”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得人
用人得当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眼中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虚席
(1).空着座位等候。多表示礼贤。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加以分庭让士,虚席礼贤。”《旧唐书·韦陟传》:“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屣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明 高启 《次韵金文学送弟往海上》:“ 小陆 贤如 大陆 贤,乱离为客最堪怜。横金海上知虚席,打鼓津头看发船。”
(2).空座位。 北周 王褒 《和赵王隐士》:“鳬鵠均长短,鹏鷃共逍遥。清襟藴秀气,虚席满风飈。” 秦牧 《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不是有些地方,一本传闻遐迩的好书,在阅览室里成为‘挂书’,在供不应求的情形下,挂在墙上,暂不借出,让人们挨次在那里翻阅,‘挂书’底下永远座无虚席么?” 徐迟 《牡丹》三:“开庭之日,座无虚席。”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心许
(1) 心里同意,但未说出来
(2) 心里暗暗赞许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