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作者:许有壬 朝代:元代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原文
堂前双桂。
云泼交加翠。
火老金柔花尚未。
且爱清阴满地。
秋风一旦花开。
天香吹散亭台。
却被花神见笑,先生未必能来。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的作者是谁?答:许有壬
问: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许有壬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有壬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许有壬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 书法图
清平乐 避暑神山咏桂书法作品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参考注释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堂前
(1).正房前面。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正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翠莲 ﹞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
(3).代指母亲。《宋史·列女传·陈堂前》:“ 陈堂前 , 汉州 雒县 王氏 女,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交加
(1)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
雷电交加
(2) 交错;错杂
交加之藤。——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悲喜交加的情绪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火老
(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淮南子·墬形训》:“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
(2).指残夏。火旺于夏,故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 宋 杨万里 《夏夜露坐》诗之一:“火老殊未热,雨多还自晴。”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尚未
至今未曾;还没有。
例句: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士都败没了,贵统领布塞闻已战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清阴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秋风
秋天的风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一旦
(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吹散
(1).吹之使散开。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虎 於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时亢旱,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於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 宋 苏轼 《六月七日》诗:“电眸虎齿霹靂舌,为余吹散千峰云。” 茅盾 《锻炼》十二:“东北风吹散了满天的浮云。”
(2).犹拆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你自私受软口汤,到来吹散我们,我们自有説话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真如镇典铺来信一》:“﹝城内穷民﹞刻下恐破城之后玉石不分,为贼尽力把守,未能速灭。倘得吹散此辈,然后攻城为容易。”
(3).谓消弭事端。《快心编一集》第一回:“我不是与 郝 家有甚亲故替他吹散,实是为你计算。”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花神
(1).掌管花的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云笈七籤》卷一一三:“窥见女子红裳艷丽,游於树下。有輒採花折枝者,必为所祟,俗传女子花神也。”《红楼梦》第二七回:“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
(2).花的精神。 宋 李廌 《德隅斋画品·菡萏图》:“士大夫旧云:‘ 徐熙 画花传花神, 赵昌 画花写花形。’”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见笑
(1) 被别人笑话(多用作谦辞)
唱得不好,见笑了
(2) 笑话
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元代,许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