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惠泉山房】_乾隆 | 清代

【题惠泉山房】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惠泉山房]题惠泉山房原文

昔来游惠泉,听松试竹垆。

八角石栏干,明汲转辘轳。

茶香涤尘虑,泉脉即此夫。

重临探灵源,乃知别一区。

石梯拾级登,高下置精庐。

潇洒绿琅玕,峭茜青芙蕖。

山茶及水仙,放香妍且都。

西北有空洞,洞前方塘虚。

淙淙出甘源,苓芬石髓腴。

对之坐逾时,笑我前遭徒。

境亦不可穷,奇亦难悉胪。

名泉自千古,岂藉膻芗吾。

[题惠泉山房]诗词问答

问:题惠泉山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惠泉山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惠泉山房]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八

[题惠泉山房]参考注释

[题惠泉山房]昔来

犹向来;往日以来。《魏书·崔光传》:“昔来虽屡经戎乱,犹未大崩侵。”

[题惠泉山房]竹垆

见“ 竹炉 ”。

[题惠泉山房]八角

一种常绿灌木( Illicium verum ),叶子长椭圆形,花红色,果实呈八角形。也叫[八角茴香]或[大茴香]

[题惠泉山房]石栏干

珊瑚树的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石栏干生大海底,高尺餘,有根,茎上有孔如物点,渔人网罥取之。初出水正红色,见风渐渐青色。”

[题惠泉山房]辘轳

(1)

(2) 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3) 机械上的绞盘

[题惠泉山房]尘虑

犹俗念。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道芽期日就,尘虏乃冰释。”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重羡禪栖客,都无尘虑侵。”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觴,把尘虑尽皆涤盪。”

[题惠泉山房]泉脉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覘星视农正。”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宋 梅尧臣 《汝州后池听水》诗:“春水泉脉动,分巖临涧源。”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峯容瘦。”

[题惠泉山房]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题惠泉山房]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题惠泉山房]一区

(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题惠泉山房]石梯

石级;石台阶。 唐 薛能 《凌云寺》诗:“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 唐 温庭筠 《清凉寺》诗:“松飘晚吹摐金鐸,竹荫寒苔上石梯。”《西游补》第十三回:“两个竟像相知,一头笑,一头走,走过一张石梯,忽见临水洞天。”

[题惠泉山房]拾级

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题惠泉山房]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题惠泉山房]精庐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2).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题惠泉山房]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题惠泉山房]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题惠泉山房]芙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题惠泉山房]山茶

山茶属灌木或乔木,叶光滑常绿,花红色或白色,很美丽,是名贵的观赏植物

[题惠泉山房]水仙

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题惠泉山房]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题惠泉山房]空洞

(1) 物体内的空隙

岩石中的空洞

(2) 不着边际,缺乏实质内容

空洞的论据

[题惠泉山房]前方

(1) 前线,两军之间冲突或作战的地带

开赴前方

支援前方

(2) 前面

望着前方

[题惠泉山房]淙淙

(1) 流水的声音

流水淙淙

(2) 嘁嘁喳喳声

波浪声淙淙,拍岸而来

[题惠泉山房]石髓

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参见“ 石鐘乳 ”。

[题惠泉山房]逾时

亦作“踰时”。1.超过规定的时间。《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不苦踰时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惟逾时之役,怀怨旷之思。”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有邻家取水女子,可十数岁,怪每日来於井上,则逾时不去,忽堕井中而溺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队第二队本邀余于午后四时前往谈话,归已逾时,住处被移至 崇德祠 。”

(2).一会儿;片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繆 噪逾时,其子方知,扶持归家。” 潘漠华 《晚上》:“店堂里坐的人们渐渐稀少下去,只剩着几个无家可归的潦鬼,还在那儿默然各自痴坐,但逾时又互相在那里顾盼。”

[题惠泉山房]遭徒

犹受苦。 元 王氏 《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在水面遭徒。” 隋 树森 校注:“ 明 大字本《太平》(《太平乐府》)、《雍熙》(《雍熙乐府》)‘遭徒’俱作‘遭荼’。”

[题惠泉山房]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题惠泉山房]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题惠泉山房]膻芗

同“ 羶薌 ”。烧煮牛羊肉的气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赤足络绎来,大盘荐膻薌。”

,

  • 【古中盘·其三】_乾隆 | 清代
  • 【古中盘·其三】_乾隆 | 清代 >> 【古中盘·其三】_乾隆 | 清代...

  • 【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一·烟波致爽】_乾隆 | 清代
  • 【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一·烟波致爽】_乾隆 | 清代 >> 【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一·烟波致爽】_乾隆 | 清代...

  • 【问说】_刘开 | 清代
  • 【问说】_刘开 | 清代 >> 【问说】_刘开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