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_张元干 | 宋代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代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原文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茲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诗词问答

问:《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元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元干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参考注释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孤云

(1).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2).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上山

(1) 爬山,进山

上山拾草

(2) 〈方〉∶指人死亡,埋葬

(3) 〈方〉∶蚕的上簇

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茅盾《春蚕》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松声

松涛声。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嶸,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 王安石 《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墻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鼓吹

(1) 宣扬,使众人知道

鼓吹六经

(2) 吹嘘

鼓吹种族优劣论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层峦

重叠的山岭

层峦叠嶂

层峦叠翠

层峦起伏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百事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作意

(1).着意;加意。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 嫦娥 作意栽。”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头五咏花鸭》诗:“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清 王士禛 《寄陈伯玑金陵》诗:“东风作意吹杨柳,緑到 芜城 第几桥?”

(3).注意。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新唐书·李绛传》:“帝每閲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4).起意;决意。 唐 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汉书·艺文志》:“﹝《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在写作时当然也加上了一层作意,现代人所说的主题。”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烧灯

亦作“ 烧鐙 ”。1.点灯。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九:“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明 袁宗道 《晚晴偏书》诗:“静嘿怜童僕,烧灯夜未眠。”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一:“彻夜烧灯钓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

(2).指举行灯会或灯市。《旧唐书·玄宗纪下》:“﹝ 开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 勤政楼 讌羣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上元节烧灯盛於前代,为綵山峻极而对峙於 端门 。”

(3).指元宵节。 宋 蒋捷 《绛都春》词:“归时记约烧灯夜。早拆尽、鞦韆红架。” 清 纳兰性德 《金菊对芙蓉·上元》词:“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鐙。” 清 洪亮吉 《吴上舍文桂倚梅图》诗:“纔过烧灯无几日,误书穀雨我心惊。”参见“ 烧灯节 ”。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付与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儿辈

孩子们;后辈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禅伯

对有道僧人的尊称。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明 袁宏道 《虎耳岩不二和尚碑记》:“余童年熟 不二 师名,以为古尊宿也,既而閲 元美 、 伯玉 二先生集,往往道之,始知为近代禪伯。”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隐 《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方思捧持杖履,厕列生徒;岂望便上仙舟,遽尘莲府。” 清 钱谦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从?”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宋 苏轼 《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北顾旌旗,南询杖履。”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

(3).谓拄杖漫步。 唐 朱庆馀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杉萝。” 清 曹寅 《读梅耦长<西山>诗》诗:“杖履凌云巔,行歌弔龙宅。”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跻攀

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斓斑

颜色驳杂。灿烂多彩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倒景

见“ 倒影 ”。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西崦

(1).西山。 唐 戴叔伦 《北山游亭》诗:“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游亭。” 宋 苏轼 《新城道中》诗:“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餉春耕。” 明 高启 《寄题鄞县青山寺锺秀楼》诗:“西崦暮鐘时,凭阑共僧语。”

(2).指 崦嵫山 。传说中的日落处。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东榑纔吐, 西崦 已仄。”参见“ 崦嵫 ”。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晃荡

(1) 使 在容器里来回摆动

泡茶之前,用一点热水在茶壶内晃荡一下

(2) 慢而有节律地来回摆动

风吹得马灯不停地晃荡

(3) 轻轻摇晃

小船在江面上晃荡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云海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戎马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戎马生涯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兰若

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支许

晋 高僧 支遁 和高士 许询 的并称。两人友善,皆善谈佛经与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 许掾 诸人共在 会稽王 斋头, 支 为法师, 许 为都讲, 支 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 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后以喻僧人和文士的交谊。 唐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二:“从来 支许 游,兴趣江湖迥。” 杨伦 注:“谓 支遁 、 许询 ……此言公与 赞 交好有素。” 宋 苏轼 《赠蒲涧信长老》诗:“胜游自古兼 支许 ,为採松肪寄一车。”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永嘉 刘参戎 思祖 ,儒将也。善诗,与 匡山 僧 性淳 友善,命画工图己像与僧对坐,曰《逢僧话图》,到处乞人题咏。 华亭 章台鼎 一絶云:‘ 支许 相逢尽日留,萧萧寒玉数竿秋;青天碧海无兵气,閒杀嘶风五色騮。’”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宾主

宾客和主人

宾主共进午餐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暝色

暮色;夜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唐 杜甫 《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茅盾 《子夜》一:“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 浦东 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月光

月亮的光线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忘归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幽遐

僻远;深幽。《晋书·礼志下》:“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 唐 包融 《武陵桃源送人》诗:“ 武陵 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 秦 人家。”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求治毋太速,防微勿滋蔓。所期日月光,幽遐理必贯。”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诗文赏析

【原题】:
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

  • 【题英烈王庙(伍子胥词,在楚州)】_张方平 | 宋代
  • 【题英烈王庙(伍子胥词,在楚州)】_张方平 | 宋代 >> 【题英烈王庙(伍子胥词,在楚州)】_张方平 | 宋代...

  • 【和宋英叟二首】_何梦桂 | 宋代
  • 【和宋英叟二首】_何梦桂 | 宋代 >> 【和宋英叟二首】_何梦桂 | 宋代...

  • 【逍遥咏】_宋太宗 | 宋代
  • 【逍遥咏】_宋太宗 | 宋代 >> 【逍遥咏】_宋太宗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