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作者:释师范 朝代:宋代
[偈颂七十六首]偈颂七十六首原文
万年石桥,三平石梁。
总没交涉,恰恰相当。
足陌见钱买卖,一毫不用商量。
[偈颂七十六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七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师范
问:偈颂七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师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师范
[偈颂七十六首]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 书法图
偈颂七十六首书法作品
[偈颂七十六首]参考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偈颂七十六首]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偈颂七十六首]三平
明 马森 、 郑晓 、 周延 三人屡平疑狱,时称“三平”。《明史·马森传》:“﹝ 马森 ﹞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 郑晓 、都御史 周延 称为‘三平’。”
[偈颂七十六首]没交涉
犹言不相干。《五灯会元·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禪道,且没交涉。”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上》:“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 胡适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在古代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是和文字没交涉的。”
[偈颂七十六首]恰恰
形容鸟叫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偈颂七十六首]相当
(1) 很;十分;极
这里相当清静
(2) 足可以,尚
穿这件衣服去参加晚会就已经相当好啦
[偈颂七十六首]足陌
(1).即足陌钱。《隋书·食货志》:“﹝ 梁 ﹞ 中大同 元年,天子乃詔通用足陌。詔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参见“ 足陌钱 ”。参阅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省钱百陌》。
(2).足额的钱数。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宋齐丘》:“ 吴 顺义 年中,差官兴版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今年七月后,於夏秋田苗上,每亩纳麴钱伍文足陌,一任造麴酒货卖,则是再增酒麴钱矣。” 清 郑珍 《经死哀》诗:“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
[偈颂七十六首]见钱
现钱。《汉书·王嘉传》:“是时外戚貲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 颜师古 注:“见在之钱也。”《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当日茶市罢, 万员外 在布帘底下,张见 陶铁僧 这厮,挛四十五见钱在手里。” 章炳麟 《訄书·制币》:“以 中国 之匱乏,官无见钱,卒然以纸币下行,其无根株也。”
[偈颂七十六首]买卖
(1) 生意
买卖兴隆
(2) 指商店
开了一家大买卖
(3) 东西;家伙;货色
行者暗笑道:[原来是这个买卖!]——《西游记》
[偈颂七十六首]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偈颂七十六首]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偈颂七十六首]商量
(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宋代,释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