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光殿】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承光殿]承光殿原文
每还宫禁无非事,亟往园亭切问安。
暂憩常欣于便道,俯吟实畅此遐观。
节临首夏清阴布,水足今年太液宽。
人意天心胥顺适,越因兢业敢因欢。
[承光殿]诗词问答
问:承光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承光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承光殿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承光殿]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
[承光殿]参考注释
[承光殿]宫禁
(1) 帝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借指帝王后妃
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诚不愿也。——《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2) 王宫的戒令
[承光殿]无非
不外;没别的
他无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承光殿]园亭
由藤本或树枝或由攀缘灌木或藤本覆盖的格子细工构成的亭子;有荫的隐蔽处
[承光殿]切问
(1).谓恳切求教。《论语·子张》:“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 邢昺 疏:“切问者,亲切问於已所学未悟之事,不汎滥问之也。”《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雋德。”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深入生活,博学切问。”
(2).急切问难。 汉 徐干 《中论·核辩》:“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有媢者欲对广众切问以屈 少游 。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
[承光殿]便道
(1) 比寻常所走的途径更直接、更近的道路
抄便道走
(2) 供步行者使用的走道,通常设置在马路的两侧
行人走人行便道
(3) 临时使用的路
[承光殿]遐观
(1).纵观;遍览。 晋 张华 《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惫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2).远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丰子恺 《实行的悲哀》:“有凭栏共眺者,有矫首遐观者,意甚自得。”
(3).回顾往事。 宋 方岳 《郑佥判见贻辄复赓载》诗之六:“静中试遐观,一一皆自取。”
[承光殿]首夏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承光殿]清阴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承光殿]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承光殿]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承光殿]人意
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承光殿]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阳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
(4) 摆轴
[承光殿]顺适
(1) 顺从;舒适
环境顺适
(2) 顺从;迎合
顺适其意
[承光殿]兢业
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陈书·宣帝纪》:“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踰增兢业。” 明 刘基 《甘露颂》:“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业,思与群臣庶民咸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长以兢业心,了彼清浄理。”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