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妙达往浙】作者:释月涧 朝代:宋代
[送妙达往浙]送妙达往浙原文
逸汝短句意不尽,送汝长句无可写。
不长不短赋一篇,适值今朝忙不暇。
临别草草笑与言,真个参禅忘昼夜。
一回参到无参处,犹是上宿道傍舍。
吴越青山千万重,拣个钵囊何处挂。
娘生两眼蓦然开,方信山僧真可骂。
[送妙达往浙]诗词问答
问:送妙达往浙的作者是谁?答:释月涧
问:送妙达往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月涧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月涧
[送妙达往浙]注释
1. 押词韵第十部
2. 原校:疑送
[送妙达往浙]参考注释
[送妙达往浙]短句
能表达完整意思的简短语句
[送妙达往浙]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送妙达往浙]句无
地名。在今 浙江省 诸暨县 。《国语·越语上》:“ 句践 之地,南至於 句无 。” 韦昭 注:“今 诸暨 有 句无亭 是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江水又东逕 诸暨县 南……县北 带乌山 ,故 越 地也。先名 上诸暨 ,亦曰 句无 矣。”
[送妙达往浙]一篇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送妙达往浙]适值
正好遇到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藤野先生》
[送妙达往浙]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送妙达往浙]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送妙达往浙]临别
即将离别
临别留念
[送妙达往浙]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送妙达往浙]真个
〈方〉∶的确;真的
他真个生气了
[送妙达往浙]参禅
佛教指静坐冥想,领悟佛理
参禅悟道
[送妙达往浙]昼夜
(1) 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昼夜营业
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昼夜搒讯。——《明史》
(2) 又
昼夜不息
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送妙达往浙]一回
(1).一次;一度。 唐 贺知章 《逸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唐 孟郊 《怨别》诗:“一别一回老,志士白髮早。”《红楼梦》第五四回:“﹝炮仗﹞放罢,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
(2).一会儿。《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方才叫住 郭立 ,相问了一回。”《水浒传》第一○二回:“今晚才到家,一回儿又做甚麼来?”《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一回説要看戏,一回説要吃酒。” 丁西林 《一只马蜂》:“她一回儿要到外边买些水果,一回儿想叫家里送点鸡汤。”
(3).章回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每一章称为一回。说书的一个段落也叫一回。
[送妙达往浙]参处
(1).斟酌处理。《新唐书·戴胄传》:“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
(2).加以弹劾和处分。《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况他这件事也还是敬重斯文的意思,不知可以求得大老爷免了他的参处罢?”《清史稿·刑法志三》:“限满不结……各级分限如前。如仍迟逾,照例参处。”
[送妙达往浙]犹是
(1).由此。犹,通“ 由 ”。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 章 上封事言 凤 不可任用……天子不忍退 凤 , 章 犹是为 凤 所陷。”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篤意,遂成大好。犹是许足下以至交。”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
[送妙达往浙]宿道
归于正道;持守道义。《荀子·王霸》:“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是夫人主之职也。” 杨倞 注:“宿道,止於道也。” 清 方苞 《檄济宁诸生会课》:“盖闻风教之兴,士能宿道,而民胥效焉。”
[送妙达往浙]傍舍
(1).他人的房舍。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燕入非傍舍,鸥归祗故池。”
(2).指邻舍、邻居。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一》:“术者望见之,大惊曰:‘此真贵人也!’ 起 笑曰:‘此吾傍舍 钱生 ,博徒尔。’”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唐 王洪义 贱时,求傍舍瓜不与。及为侍御史,乃腾言园有白兔,县为集众捕逐,畦蓏无遗。”
[送妙达往浙]吴越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送妙达往浙]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送妙达往浙]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送妙达往浙]钵囊
僧人盛放钵盂的袋子。《四分律·杂揵度之二》:“手捉鉢难护持,佛言:听作鉢囊盛,不繫囊口。鉢出,佛言:应绳繫,手捉鉢囊难护持。” 宋 苏轼 《题净因壁》诗:“瞑倚 * 卧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
[送妙达往浙]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送妙达往浙]蓦然
忽然;猛然
蓦然看去,这石头像一头卧牛
[送妙达往浙]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宋代,释月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