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_苏轼 | 宋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原文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词问答

问: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书法图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_苏轼 | 宋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书法作品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
思念故乡山水使我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让我忧伤。
长帆受风,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不见了水流石上的波纹。
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

注释
二毛人: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
十八滩: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
孤臣:失势无援之臣。
帆腹:帆受风,鼓起像肚腹,故称“帆腹”。
石鳞,像鱼鳞一样的石头。
知津:《论语·微子》:“使予路问津焉。”问津,夸义为询问渡口,后人常借用作请求指点。这里“知津’即识途,语意双关。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文赏析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主张变法的新党重新被大宋朝廷重新起用,元祐旧臣遭受打压。苏轼在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贬官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东惠州。苏轼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险滩,前途渺茫的诗人苏轼,以达观的精神,写下了这首诗。

,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_苏轼 | 宋代
  • 【寿时相】_陈汝锡 | 宋代
  • 【寿时相】_陈汝锡 | 宋代 >> 【寿时相】_陈汝锡 | 宋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_苏轼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_苏轼 | 宋代
  • 【赤壁】_曾用孙 | 宋代
  • 【赤壁】_曾用孙 | 宋代 >> 【赤壁】_曾用孙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