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原文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庆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诗词问答
问: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书法图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书法作品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参考注释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鸡苏
草名。即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烹鸡,故名。 宋 苏轼 《石芝》诗:“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如鸡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煮鸡,故有龙脑、香苏、鸡苏诸名。”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莺粟
亦作“鸎粟”。 * 。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鶯粟汤。”《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那园周围编竹为篱……篱边撒下蜀葵、凤仙、鷄冠、秋葵、鶯粟等种。”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世传此为鸎粟液,合诸药所製,能鑠肌肤,损颜色,服之容光鋭减。” 郁达夫 《自述》诗之十五:“ 鸳湖 旧忆 梅村 曲,鶯粟人传太史歌。”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瓦枕
陶制的枕头。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借藤牀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宋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鸡鸣枕》:“ 偶武孟 为 武岗州 幕官,因凿渠得一瓦枕。”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辜负
(1) 亏负;对不住
无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坐想行思,伤怀感旧,各辜负了星前月下深深咒。——元· 关汉卿《丈石调·青杏子·离情》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元· 马致远《洞庭秋月》
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草地晚餐》
我决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2) 错误地对待
辜负了公众的信任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风凉
(1).指凉风。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2).谓有风而凉爽;凉爽。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初置瓮於北荫中风凉之处,勿令见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景隆八发》:“尔乃以瓦为枕,以棺为铺,逍遥乎风凉,从容乎日晡。”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此刻倒风凉了。”
(3).使身体清凉爽快;纳凉。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他想出去风凉风凉,一推门,灯光射出去,只见……飞舞着好一片大雪。”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他满脸红光,正在洞口风凉,大概是在火炉边包了好半天饺子,热了。”
(4).犹轻松。 郭沫若 《<创造十年>发端》:“这一段文章说得倒还风凉,不过先生的苦心我们是不好忽略看过的。”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你倒说得风凉,收了我的租,不帮我,还来劝我。”
(5).古地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关中图》曰: 丽山 之西,川中有阜,名曰 风凉原 ,在 磈山 之阴, 雍州 之福地,即是原。” 唐 皎然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诗:“闲寻 鄠 杜 看修竹,独上 风凉 看古原。”
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