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原文
富庶从来说广陵,满城丝管映街灯。
唐风拟令崇淳约,谋食贫人虑失凭。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八
2. 商人习为侈靡其技巧役之贫民藉以糊口者甚众亦损有馀补不足之道若令如唐魏俭啬则土著益艰于谋食故不之禁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参考注释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富庶
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广陵
见“ 广陵散 ”。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丝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街灯
路灯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唐风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 唐尧 的遗风。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卢令》美何歇, 唐 风久不渝。”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俗尚俭朴,有 唐 风之遗焉。”
(3).具 唐 人风格的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潘阆不与先贤祠》:“ 潘閬 居 钱塘 。今太学前有 潘閬巷 。 閬 工 唐 风,归自 富春 ,有‘渔浦风波恶, 钱塘 灯火微’之句。”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谋食
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二]贫人
(1).穷人;贫民。《管子·问》:“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史记·汲郑列传》:“ 河 南贫人伤水旱万餘家,或父子相食。” 元 * 润 《外宅妇》诗:“贫人偷眼不敢看,问是谁家好宅眷。”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二讲:“ 中国 的大资本家,在世界上既然是不过一个贫人,可见 中国 人通通是贫,并没有大富,只有大贫、小贫的分别。”
(2).使人贫穷。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千金之子,可以贫人,可以富人;非天之所与,虽以贫人、富人之权,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也。”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