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原文
异国携来看愈新,移当樽俎会嘉宾。
虽无绝艳惊流俗,为有清香得近人。
烛下更宜观态度,酒阑尤觉醒精神。
湖南莫作淹留叹,已见浔阳二月春。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诗词问答
问: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参考注释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国携
谓国家出现离析的现象。《韩非子·亡徵》:“出君在外而国更置,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携,国携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携,贰也……君在外又置君,太子未返又置太子,故国有两主,国有两主则臣有贰心。”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樽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嘉宾
佳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无绝
不断;不尽。《礼记·文王世子》:“骨肉之亲,无絶也。”《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絶兮终古。” 王夫之 通释:“祀典不废,长得事神。”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漏盈兮漏虚,长无絶兮芬芳。”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惊流
激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隐汀絶望舟,騖棹逐惊流。” 明 徐孚远 《晓入京口》诗:“猎猎风稍劲,惊流伏枕闻。”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有清
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近人
(1) 近代的或现代的人
(2) 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
近人不说远话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态度
(1) 人的行为、表情
形体态度。——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不喜欢他的态度
(2) 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态度
她处理问题的态度显然是友好的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酒阑
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 吕公 因目固留 高祖 。”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 杜甫 《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二》:“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觉醒
觉悟;醒悟
我不久即从不愉快的幻梦中觉醒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湖南
中国南部的省,简称湘。面积211800万平方公里,人口6128万(1990),省会长沙。湖南省东、南、西三部分为山地丘陵,中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向北流入洞庭湖。该省为中国江南交通枢纽,京广、湘桂、淅赣、湘黔铁路经本省,全省铁路总长2千多公里。有色金属储量丰富,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锑储量占世界第一。是中国南方的林业基地和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产区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浔阳
江名。 长江 流经 江西省 九江市 北的一段。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明 李梦阳 《浮江》诗:“万古滔滔意, 潯阳 更向东。”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广陵 涛接 潯阳 涛,夜梦五老来相招。”
[徐成之园亭三咏瑞香槛子]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孔武仲,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