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逍遥咏】_宋太宗 | 宋代

【逍遥咏】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逍遥咏]逍遥咏原文

时人不识理深玄,细意精修被业牵。
幻化杳冥随物性,虚无岂是乱相迁。
龙飞入位真堪仰,虎伏休闲有自然。
洞里烟霞何缥缈,神仙景致没休年

[逍遥咏]诗词问答

问:逍遥咏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逍遥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逍遥咏]参考注释

[逍遥咏]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逍遥咏]识理

辨认和理解。《宋史·王奭传》:“ 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 马嵬 ,军士已诛 杨国忠 ,请矫詔之罪,乃始諭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

[逍遥咏]深玄

深奥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二諦,理实深玄,自非虚怀,无以通其弘远。”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这道理并不怎么深玄。”

[逍遥咏]细意

(1).琐屑隐微的意思。《后汉书·班彪传》:“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南史·范晔传》:“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2).犹细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豉法难好易坏,必须细意人,常一日再看之。”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

[逍遥咏]精修

摆脱粗野、庸俗、无教养;使成为过分讲究的、雅致的、有教养的

[逍遥咏]幻化

变幻,奇异的变化

雪后的山谷,幻化成一个奇特的玻璃世界

[逍遥咏]杳冥

(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逍遥咏]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逍遥咏]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逍遥咏]龙飞

旧时比喻升官提职

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傅咸《赠何劭王济》

[逍遥咏]休闲

可耕地闲着,在一段时间内不种庄稼

休闲地

[逍遥咏]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逍遥咏]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逍遥咏]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逍遥咏]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逍遥咏]景致

风景

景致新奇

,

  • 【凌霄花为复上人作】_赵汝回 | 宋代
  • 【凌霄花为复上人作】_赵汝回 | 宋代 >> 【凌霄花为复上人作】_赵汝回 | 宋代...

  • 【秋词二首】_秦观 | 宋代
  • 【秋词二首】_秦观 | 宋代 >> 【秋词二首】_秦观 | 宋代...

  • 【拟寒山寺·其六十六】_释怀深 | 宋代
  • 【拟寒山寺·其六十六】_释怀深 | 宋代 >> 【拟寒山寺·其六十六】_释怀深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