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作者:释文珦 朝代:宋代
[山林]山林原文
旧无卓锥地,今者亦忘锥。
中心子无著,清净如流离。
野猿偶然来,问我何所为。
道我此意真,长啸不相疑。
[山林]诗词问答
问:山林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山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
[山林]参考注释
[山林]卓锥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山林]中心
(1)
(2) 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主要机构
商业中心
(4) 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内心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山林]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山林]流离
(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山林]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山林]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山林]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山林]相疑
互相猜疑。《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后责僕以维持周全之,僕亦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两个人彼此相疑,大家混争,惊起地方邻里人等,多来问故。”
宋代,释文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