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舍弟】作者:于逖 朝代:唐代
[忆舍弟]忆舍弟原文
衰门少兄弟,兄弟唯两人。
饥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
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
茫茫天地间,万类各有亲。
安知汝与我,乖隔同胡秦。
何时对形影,愤懑当共陈。
[忆舍弟]诗词问答
问:忆舍弟的作者是谁?答:于逖
问:忆舍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忆舍弟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于逖的名句有哪些?答:于逖
全唐诗:卷259_18
[忆舍弟]参考注释
[忆舍弟]衰门
衰落的门户。常作谦词。《宋书·谢瞻传》:“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臺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弱植叨华族,衰门倚外兄。” 清 黄景仁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诗:“我生衰门更才劣,岂有笔力能振支。”
[忆舍弟]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忆舍弟]饥寒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忆舍弟]流浪
生活没有着落,到处漂泊
流浪街头
[忆舍弟]感念
因感激或感动而思念
感念不忘
[忆舍弟]未来
(1) 将来的光景
美好的未来
(2) 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未来的一年
(3) 将来
中国为未来之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忆舍弟]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忆舍弟]但愿
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忆舍弟]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忆舍弟]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忆舍弟]万类
万物(多指有生命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 * 《沁园春·长沙》
[忆舍弟]有亲
成婚;结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外甥女如此长成了,不知曾受聘否?本不该如此説,但犬子尚未有亲,姊夫若不弃,做个中表夫妻也好。”
[忆舍弟]乖隔
(1).分离;别离。 汉 蔡琰 《悲愤诗》:“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岂料官有牵缠,致令乖隔……生死永诀。”
(2).阻隔。 唐 于逖 《忆舍弟》诗:“安知汝与我,乖隔同 胡 秦 。”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盖太子有子道臣道,不宜阔略相师友之礼,以成乖隔之患。”
[忆舍弟]胡秦
胡与 秦 。犹中外。比喻相距很远。《文选·苏武<诗>之一》:“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 秦 。” 张铣 注:“胡 秦 ,相去远也。” 晋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 。胡 秦 不相见,一絶踰参辰。” 唐 于逖 《忆舍弟》诗:“安知汝与我,乖隔同胡 秦 。”
[忆舍弟]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忆舍弟]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忆舍弟]愤懑
气愤;抑郁不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于逖,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