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_方回 | 宋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原文

同是黄山彩药人,相逢十载客中身。
赘疣天地吾无用,萍梗江湖子亦贫。
曳组定趋定马署,扬鞭初闯玉京尘。
徐阎卢老如相问,向道犹余洒酒巾。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诗词问答

问:《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 书法图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_方回 | 宋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书法作品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参考注释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黄山

中国名山,在安徽省东南部,主峰1841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为重要风景旅游胜地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中身

(1).中年。《书·无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郑玄 注:“中身谓中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疚维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邓君墓志铭》:“年极中身,葬兹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寿不中身,愤时以陨,岂无故耶?”

(2).身体的中部。《战国策·魏策四》:“有虵於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赘疣

(1) 疣。皮肤上长的肉瘤

反离群而赘疣。——《楚辞·九章·惜诵》

(2) 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能保其增益成文者,悉如作者之意,毫无赘疣、蛇足与其间乎?——清· 李渔《曲话·宾白》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无用

(1) 不适用的

无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职人员

(2) 没有价值或意义的;没有用处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无用的字母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萍梗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曳组

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但闻争曳组,詎见学垂韁。”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定趋

一定的趋向;固定不变的准则。《淮南子·氾论训》:“今不知道者,见柔懦者侵,则矜为刚毅;见刚毅者亡,则矜为柔懦。此本无主於中而见闻舛驰於外者也,故终身无所定趋。” 汉 王充 《论衡·问孔》:“ 孔子 之言无定趋也。言无定趋,则行无常务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扬鞭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向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洒酒

把酒浇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翱 《祭硖州李使君文》:“临君之丧,洒酒以决。”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诗文赏析

【原题】: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士处道

,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_方回 | 宋代
  • 【从萧君来茶二首】_赵蕃 | 宋代
  • 【从萧君来茶二首】_赵蕃 | 宋代 >> 【从萧君来茶二首】_赵蕃 | 宋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_方回 | 宋代
  • 【次徐相公韵十首李显忠】_释行海 | 宋代
  • 【次徐相公韵十首李显忠】_释行海 | 宋代 >> 【次徐相公韵十首李显忠】_释行海 | 宋代...

    【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_方回 | 宋代
  • 【绛都春(次韵赵西里游平山堂二词)】_张榘 | 宋代
  • 【绛都春(次韵赵西里游平山堂二词)】_张榘 | 宋代 >> 【绛都春(次韵赵西里游平山堂二词)】_张榘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