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桐书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补桐书屋]补桐书屋原文
髫龄至耄岁,过八望九矣。
书屋看补桐,不知凡有几。
自视何所成,惭愧通书史。
外以云治人,内以云修已。
对桐仍瞠乎,无望仪凰理。
[补桐书屋]诗词问答
问:补桐书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补桐书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补桐书屋]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七
2. 予自雍正元年十三岁即在此读书
[补桐书屋]参考注释
[补桐书屋]髫龄
童年,幼年
[补桐书屋]书屋
供读书的房子
[补桐书屋]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补桐书屋]凡有
所有;一切。 鲁迅 《坟·人之历史》:“凡在地球之上,无间有生无生,决无差别,空间凡有,悉归於一。”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二》:“还有部《蜀龟鉴》,都是讲 张献忠 祸 蜀 的书,其实是不但 四川 人,而是凡有 中国 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
[补桐书屋]自视
自己看待自己
自视甚高
[补桐书屋]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补桐书屋]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补桐书屋]书史
(1).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 ,本书史也。”
(2).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 昌龄 ﹞性耽书史,筑 谦益堂 ,丹铅万卷。”
[补桐书屋]治人
(1).统治他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宋 曾巩 《思政堂记》:“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 王闿运 《<老子注>序》:“观其词意,务欲胜民、久国、治人、用道。”
(2).指治理国家的人才。《荀子·君道》:“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宋 秦观 《任臣上》:“ 李石 当国,荐弟 福 可任治人,繇监察御史为户部侍郎。”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补桐书屋]无望
(1) 希望已破灭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家无望。——《红楼梦》
无望的结果
(2) 没有声望
(3) 没有边际
乾隆,清代